Giants Protocol:当DeFi遇见AI的收益耕作革命
2025年,DeFi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催生了新兴赛道DeFAI(去中心化金融+人工智能),而Giants Protocol (G) 凭借其“自然语言驱动AI代理”的核心定位迅速崛起。该项目旨在通过多链兼容的智能代理,将复杂的收益耕作策略简化为普通用户可操作的自动化指令,彻底解决碎片化流动性管理与技术门槛的双重痛点。截至2025年7月,其测试网用户已突破10万,日均AI代理执行交易量达4,700笔,成为Solana及比特币生态中增长最快的DeFAI协议之一。

这篇Token Insights文章深入探讨了Giants Protocol的技术架构、代币经济与生态布局,探讨其如何通过AI代理降低DeFi参与门槛并推动多链收益自动化。
项目定位:降低门槛与跨链整合
核心问题洞察
传统DeFi用户面临两大挑战:操作复杂性(如流动性挖矿需专业知识和持续监控)与流动性割裂(资金分散在以太坊、Solana、比特币等链上)。Giants Protocol的AI代理工厂允许用户以自然语言下达指令(例如“年化20%低风险策略”),系统自动生成方案并执行多步操作,无需编写代码或手动跨链。
战略级生态整合
体现在比特币生态突破:原生支持符文协议资产(如BGPS)的自动化管理,用户可通过BRC−420标准NFT“金蛋”质押挖矿获取BGPS)的自动化管理,用户可通过BRC−420标准NFT“金蛋”质押挖矿获取G空投。此外,该项目获新加坡主权基金战略投资,正推动东南亚企业资产链上代币化试点。
技术架构:AI代理引擎与风险控制
三层自动化系统构建操作闭环:
- 决策层集成ML模型实时分析链上/链下数据(如市场波动、协议漏洞),动态调整策略;
- 执行层通过Wormhole、Axelar等跨链桥接协议,实现Gas费优化50%的资产转移;
- 交互层的自然语言处理器解析用户指令,支持多链钱包统一管理。
关键技术突破包括:
- 无常损失预测引擎:每秒扫描200+协议APY数据,自动切换高收益池;
- 比特币深度兼容:为符文资产设计专用流动性路由,填补BTC生态自动化工具空白。
开发者可参考JuCoin多链开发指南实践类似架构。
代币经济:880亿$G的分配与效用博弈
代币分配引发社区争议:
- 流通集中风险:初始流通仅1.76亿枚(占总量2%),私募与公募代币(33%)交易首日全解锁,存在抛压隐患;
- 透明度质疑:团队+投资者+基金会共占37.4%,而24%社区基金细则未明确披露。
$G的核心功能覆盖三大场景:
- 治理投票权决定新增支持的链与协议;
- 费用抵扣使持币者支付AI服务费时享50%折扣;
- 生态准入通过质押解锁高级工具(如RWA资产配置)。
- 市场启动遭遇波折:币安Alpha原定2025年7月11日开放空投(88,000枚$G),因技术审计未完成临时延期,暴露早期运维风险。
竞争格局与生态扩展路径
DeFAI赛道的差异化优势:
- 操作门槛革命:Giants Protocol支持自然语言指令(零代码需求),而竞品Fetch.ai需Python基础编写Agent;
- 比特币生态整合:原生支持符文协议与Merlin Chain,相较仅限Cosmos生态的竞品形成技术壁垒;
- 收益来源广度:实时扫描200+协议数据,远胜依赖预设合作伙伴的竞品模型。
关键生态合作加速落地:
- 与币安、OKX达成上线协议,$G将于Q3登陆主流交易平台;
- 合作东南亚地产开发商启动RWA试点,探索房产现金流AI管理场景。
挑战与前景:监管与技术双重攻坚
短期风险需警惕:
- 监管分类争议:美SEC或将AI代理定义为“未注册投资顾问”,可能限制美国用户访问;
- 跨链安全依赖:Wormhole等桥接协议若遭攻击,可能触发连锁清算事件。
增长催化剂已明确:
- 移动端战略:计划Q3推出社交化策略共享App(“DeFi版TikTok”),通过策略模板共享降低用户门槛;
- 符文生态支撑:比特币符文协议资产规模达23亿,为23亿,为G需求提供底层流动性基础。
Giants Protocol的本质是金融民主化实验
当AI将复杂的跨链收益策略转化为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当技术门槛消失而信任成为新护城河,DeFi的竞争范式便从资金规模升级为用户体验之争。若其RWA试点成功,或成为传统资本进入链上收益市场的关键入口。
技术的终极使命,是让复杂归于简单,让特权归于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