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vation & Tech

关键要点

  • 加密货币与AI融合:加密货币挖矿与AI计算基础设施的战略融合产生协同效应,有望通过2030年减少0.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 能源需求上升:加密货币挖矿和AI数据中心目前消耗全球2%的电力,预计到2028年将升至3.5%,相当于日本的用电量。
  • 投资者洞察:随着数字技术推动能源市场变革,可再生能源、高效硬件和灵活计算基础设施领域蕴藏大量机会。
  • 可持续性挑战: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带来环境影响,需要采用可再生能源集成和高效共识机制等创新解决方案。
  • 监管考量:全球政策演进可能对能源使用征税,影响加密货币与AI融合的经济性,推动可持续实践。

加密货币和人工智能主导的数字化快速发展,给全球能源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加密货币挖矿和数据中心合计约占全球电力需求的2%,预计到2028年这一比例可能激增至3.5%,相当于全球第五大电力用户日本的用电量。加密挖矿基础设施与AI计算的战略融合既带来了挑战,也创造了机遇,协同运营有望通过2030年避免多达0.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放。对投资者而言,这一转型构成了能源基础设施、计算能力和可持续性举措交汇的新兴前沿,在可再生能源部署、高效硬件、灵活计算基础设施及战略计算能源合作方面提供多样投资机会。

数字技术能源需求简介

经济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前所未有的能源需求增长,驱动力来自加密货币与AI融合。两者皆为高耗能技术,近年爆发式增长,对计算能力需求庞大,直接转化为巨大的电力消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称,2022年加密挖矿和数据中心合计占全球电力需求2%,预计2028年将升至3.5%,相当于日本当前的用电量。数字技术与能源需求的融合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寻求投资者洞察的新兴趋势。

能源消耗规模巨大,IMF指出,一笔比特币交易的电力消耗约等于加纳或巴基斯坦平均居民三年用电量。类似地,ChatGPT查询的电力需求是普通谷歌搜索的10倍,源于大型语言模型的计算密集特性。随着技术规模扩大并逐步融入主流应用,其能源足迹必然增长,进而对能源市场、基础设施发展和环境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数字能源范式转变

数字技术与能源消耗关系正经历根本性转变。传统上,数据中心和计算设施以处理能力为设计核心,能源消耗被视为次要运营成本。现今出现“能源优先”计算理念,能源基础设施反向决定计算能力,改变了技术公司基础设施开发的思路,也影响投资者评估数字技术领域机遇。

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26年数据中心和AI的电力需求将翻倍,新增用电量相当于日本。此趋势迫使企业在选址时优先考虑丰富且廉价的电力供应,而非传统靠近人口中心。投资者需理解能源与计算的演变关系,以把握由加密和AI融合驱动的数字技术投资良机。

加密货币当前能耗模式

比特币挖矿因高能耗而臭名昭著,显著推动能源需求增长。根据Statista,2022年初比特币年化用电量创历史新高,超过芬兰电力消耗。比特币能耗指数当前估算网络年耗电141-160太瓦时(TWh),约占全球电力消费的0.6%-0.7%。巨大能源足迹引发对加密货币环境可持续性的担忧,并促使多国加强监管。

加密货币能耗与其共识机制密切相关。多数成熟币如比特币采用工作量证明(PoW),需矿工解决复杂数学问题以验证交易和保障网络安全,能耗高。2023年研究显示IT支出、能耗与加密市值高度相关(多重相关系数95%)。预测2026年比特币能耗或达142太瓦时,2022年采矿产生至少27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地理分布与能源来源

加密挖矿活动的地理分布影响能耗模式和环境效应。2021年中国禁采后,美国成为全球矿工中心,随后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马来西亚、德国、伊朗和加拿大。此迁移改变了挖矿能源结构,2021年搬迁后比特币矿工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从41.6%降至25.1%,加剧碳足迹问题。

目前估计比特币挖矿年排放约6500万吨二氧化碳。但研究显示行业开始应对环境影响,约50%矿工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23%)、风电(14%)、核能(8%)、太阳能(5%)及其他(2%)。剩余43%依赖化石燃料发电,凸显可持续性挑战。对投资者而言,向清洁能源转型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机会。

AI日益增长的能耗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推动全球能耗增长的另一重要因素,进一步加剧能源需求。国际能源署最新报告预测,2030年数据中心电力消耗将超越两倍,AI是主因。预计2030年数据中心用电达945太瓦时,相当于日本当前用电量,2024年为415太瓦时,约占全球总电力的1.5%。

AI能耗依任务不同差异显著。训练大型语言模型如GPT-3尤其耗电,估计消耗近1300兆瓦时(MWh),相当于130户美国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比之下,观看一小时Netflix耗电约0.8千瓦时(0.0008 MWh),训练GPT-3的耗电相当于观看162.5万小时内容,显示先进AI系统的巨大能源需求。

Rising Energy Demands

AI计算需求增长

AI能耗挑战之一是模型规模不断扩大,计算需求剧增。The Verge研究指出,AI模型多年持续增长,规模越大训练与推理耗电越高。此趋势形成“效率死亡螺旋”,鼓励开发者不断投入更多计算资源,抵消硬件效率提升带来的节能效果。

AI应用占数据中心资源比重迅速增加。IEA统计,2024年AI服务器占服务器用电24%、数据中心总能耗15%。研究者怀疑数据低估了AI真实能耗,Digiconomist创始人Alex de Vries称IEA报告在AI部分“表述含糊”,可能实际消耗更高。对投资者而言,AI专用计算基础设施需求激增,特别是节能硬件与AI优化数据中心设计,蕴含重大市场机遇。

加密与AI基础设施融合

数字技术领域最引人关注的发展之一是加密挖矿基础设施与AI计算需求的融合,体现了加密与AI的整合。DCA资产管理指出,“加密挖矿所建庞大能源基础设施有望成为未来AI革命的支柱。”这种协同源于加密矿场已解决AI面临的多项挑战,如确保大量电力供应、建设极端计算负载设施、与发电厂及电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实现基于需求的灵活用电模式。

AI数据中心与加密挖矿共享能源基础设施带来低成本且气候中性的运营机会。发表于《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显示,实现AI-加密协同并达净零排放目标,2030年前可避免高达0.7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该整合需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支持,包括全球约90.7吉瓦太阳能和119.3吉瓦风能容量。对投资者而言,这种融合为利用现有加密基础设施转向AI应用提供了独特机遇,带来宝贵投资洞察。

基础设施适应策略

推动加密与AI基础设施融合的关键策略包括:以电力丰富且廉价为优先的选址原则,灵活基础设施可根据市场需求在加密挖矿与AI计算间切换,直接与发电厂合作的电力采购模式,以及与可再生能源整合以确保可持续性。成功实施这些策略的企业有望成为加密与AI融合驱动的能源-计算交汇领域领导者。

代表性企业如 Marathon Holdings(NASDAQ:MARA),通过15万台矿机掌控全球比特币算力约4.8%,持有1.37万比特币储备;Iris Energy Limited(NASDAQ:IREN)扩大了以可再生能源驱动数据中心为主的业务,新增AI云服务投资;TeraWulf Inc.(NASDAQ:WULF)在美开发环保矿场,向AI计算领域扩展,展示了加密矿场向多元计算基础设施供应商转型潜力。

环境影响与可持续挑战

加密货币和AI的能耗及环境影响已成为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及公众关注焦点,尤其是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IMF警告,尽管技术带来社会经济效益,但其气候影响不容忽视。IMF预测,到2027年,加密挖矿将产生全球0.7%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中心排放达4.5亿吨,占全球总量1.2%。这些数据凸显数字技术环境足迹的迫切治理需求。

加密和AI的能效受技术实现差异影响显著。加密货币中,共识机制决定能耗水平。工作量证明(PoW)如比特币极其耗电,权益证明(PoS)等替代机制能降低能耗至少100倍。AI能耗则取决于模型架构、训练方法及部署方案。有效管理这些变量对于解决技术带来的环境挑战至关重要。

水资源消耗与材料依赖

除了电力,加密和AI运算还涉及大量水资源及其他关键材料消耗。科学家估算,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比特币用水量相当于66万个奥林匹克游泳池,主要用于数据中心冷却和发电,进一步加重数字技术环境负担。

硬件制造对稀土元素和关键矿产依赖强烈。加密矿机和AI专用处理器如GPU、ASIC均需这些有限资源。随着需求增长,保障可持续供应链成为关键。投资者关注有效管理资源依赖并降低环境影响的企业,或将发现数字技术领域的长期投资良机,提供重要投资洞察。

新兴解决方案与创新机会

面对加密和AI带来的能源与环境挑战,各类创新方案不断涌现。其中一种是将可再生能源与计算基础设施结合。能源之星建议加密矿工选址靠近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场,如美国西南部的太阳能发电、太平洋西北部的水电、中西部丰富的风电,以及阿拉斯加等极寒地区的免费冷却资源。类似策略也适用于AI数据中心,助力降低碳足迹,应对能源需求增长。

硬件效率提升的技术创新同样具备显著潜力。采用更高效的矿机、最新一代服务器和GPU,不仅提升性能,还大幅改善性能功耗比,节能增效。针对AI,专用机器学习处理器相比通用硬件能显著提升能效。开发这些节能方案的企业代表了硬件领域的潜在投资机遇。


Register on JuCoin

替代共识机制与高效AI架构

从高耗能的工作量证明(PoW)向更高效的共识机制转型,是减少加密能耗的重要路径。以太坊从PoW转向权益证明(PoS)后,网络能耗降低至少100倍。其他替代机制如权威证明(PoA)在保持安全和去中心化的同时,也带来能效提升。相关研究持续推进低能耗共识机制的开发和应用,潜力涵盖加密货币及其他分布式系统。

AI领域则通过架构创新,研发更高效的模型,减少训练和推理所需计算资源。蒸馏、量化、稀疏激活等技术显著降低AI系统的能耗,同时保持性能。研究者还探索高效训练方法,如减少模型更新时的重新训练需求,或开发样本效率更高的学习算法。这些创新不仅带来环保效益,还为AI开发者和用户节约成本,提供可持续技术发展的投资洞察。

投资格局与市场机遇

加密、AI与能源基础设施的融合,催生了多领域投资机会。能源与计算交汇的企业尤具发展优势。DCA资产管理指出,领先企业具备与电力供应商和公用事业的成熟合作关系,拥有大规模计算运营管理能力,基础设施灵活支持多种计算负载,选址靠近丰富电源,且财务稳健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市场潜力巨大。IMF估算,全球加密挖矿电力税年收入达52亿美元,数据中心同类税收最高达180亿美元。这反映了行业经济活动规模。投资者可关注技术企业及其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可再生能源开发、电力输配和储能解决方案,获得关键投资洞察。

战略投资领域

多领域尤具投资价值。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迎来机遇,加密矿场及AI数据中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催生大量容量需求。专注于太阳能、风能、水电和核电的项目,为数字技术计算设施提供能源,构成有吸引力的能源投资方向。

节能硬件制造商生产专用ASIC矿机和AI优化处理器,受益于数字技术对能效的日益重视。性能功耗比大幅提升的产品将获得强劲需求,因为能源成本成为计算经济学的重要因素。

灵活计算基础设施支持多类计算负载切换,在加密与AI融合领域形成创新投资范畴。具备根据市场条件在加密挖矿和AI处理间转换的能力,有望带来更高利用率和更稳健回报,优于单一用途设施。

监管考量与政策导向

随着能源需求增长,加密与AI能耗监管快速演变。全球政策制定者权衡技术创新与环境影响。IMF建议通过税收引导企业减排,提议加密挖矿征收每千瓦时0.047美元电费税,数据中心征收每千瓦时0.032美元。此类措施将显著影响行业经济性,推动向更节能实践转型。

现有监管激励高能耗,许多数据中心和矿场享受税收优惠。鉴于环境破坏、有限就业贡献及电网压力,IMF质疑这类税收政策的净效益。投资者应提前预判监管趋严,识别具备适应能力的企业,确保长期成功,获取重要投资洞察。


Trade on JuCoin

跨境协调与全球标准

加密与AI运营的全球性要求国际监管协作。IMF强调,“跨境协调至关重要,否则严格监管可能促使企业迁往监管宽松地区”,带来监管套利风险,削弱全球环境效益。

建立加密和AI能耗及碳排放的全球测量与报告标准,将提升行业透明度与责任感,帮助投资者评估企业环保绩效,作出明智决策。积极采纳透明报告和环境领导力的企业,有望在监管演进中获得竞争优势。

未来展望与投资战略考量

未来,加密、AI与能源基础设施的融合将持续演进,带来挑战与机遇。边缘计算与加密挖矿结合,或创造新协同和应用场景,推动创新商业模式和收入来源,超越传统矿场和数据中心,彰显加密与AI融合的潜力。

量子计算的出现可能显著改变加密和AI的能源动态。量子计算机虽需大量冷却能源,但或助力开发更节能的加密算法和AI模型。投资量子抗性加密及量子优化AI算法的企业,或将在技术变革中占据优势。

获得丰富、低成本且优选可再生能源,成为数字经济的战略优势。能源资源丰富且监管稳定的地区,将吸引加密挖矿和AI基础设施投资,形成地缘政治竞争。投资者应制定地理多元化策略,平衡低成本能源接入与监管环境稳定性,指导投资决策。

投资者对可持续加密与AI融合应对能源挑战的洞察

加密、AI与能源基础设施的融合是数字经济的变革趋势,对投资者意义重大。巨大的能源需求带来环境挑战和创新基础设施机遇。能有效应对复杂局面的企业,尤其是能源与计算交汇处的企业,将受益于数字转型浪潮。

AI数据中心与加密矿场共享能源基础设施,是潜在的减排路径,同时催生新商业模式和投资机会。随着监管框架完善,积极采用可持续方案和节能技术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投资者需深刻理解加密、AI与能耗间的复杂关系,发掘具备灵活基础设施、可持续实践和战略定位企业的投资潜力,助力数字时代可持续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同时实现财富增长,提供关键投资洞察。

Explore More From JuCoin:JuCoin Exchange |Twitter/X |Telegram |Discord |Ghost

Michael Cr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