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与Sam Altman的稳定币支付野心

近日,全球支付巨头Visa被曝正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洽谈合作,计划推出一款支持稳定币的自托管支付钱包。这一动作标志着传统金融与加密技术的融合进入新阶段——通过整合Visa的全球商户网络与Worldcoin的区块链身份系统,双方试图将稳定币支付推向主流市场。

若合作达成,用户或可直接使用USDT、USDC等资产在全球6500万商户中消费,同时通过虹膜验证保障交易安全。对于加密行业而言,这一事件可能成为稳定币从“交易媒介”转向“实用支付工具”的关键转折点。

Visa和OpenAI合作开发稳定币支付
图片来源于Coinmarketcap

为什么传统金融巨头押注稳定币

Visa的加密布局早有端倪。2024年,其与腾讯金融科技合作推出跨境汇款服务,覆盖超10亿微信用户;同年与新加坡dtcpay合作发行数字货币Visa卡,实现法币与加密资产的即时兑换。此次与Sam Altman的合作,则瞄准了一个更庞大的目标:利用稳定币解决跨境支付的高成本与低效率问题。

当前跨境汇款平均手续费高达6.3%,且需3-5个工作日到账。而基于区块链的稳定币支付可将成本压缩至1%以下,并实现秒级结算。Visa的介入将进一步降低用户门槛——通过链上Visa卡功能,用户无需手动操作加密钱包,即可直接调用稳定币向合作商户付款。这种“无感加密支付”模式,可能吸引数亿传统金融用户尝试数字货币。

Worldcoin的身份验证如何赋能支付

Sam Altman的加密项目Worldcoin在此次合作中扮演核心角色。自2023年推出以来,Worldcoin通过虹膜扫描设备Orb为全球用户生成唯一的“数字护照”(World ID),并构建了World Network区块链生态。此次合作中,World ID将被用于支付钱包的身份验证,结合Visa的KYC/AML系统,形成“生物识别+链上行为”的双重合规框架。

这一设计解决了加密支付的两大痛点:

匿名性导致的洗钱风险:用户在使用稳定币支付时,系统将自动验证其World ID并匹配链上交易记录,既保障隐私又满足监管要求。

用户体验的复杂性:钱包支持法币与稳定币的自动兑换,用户无需手动处理汇率与Gas费。

目前,World Network已与加密卡服务商Rain达成技术合作,后者曾为Optimism、Avalanche等公链提供链上支付解决方案。

技术挑战与市场机遇

尽管愿景宏大,Visa与Sam Altman的合作仍面临多重挑战。

技术层面:如何在高频支付场景中维持区块链网络的稳定性是关键。当前World Network的TPS(每秒交易数)约为1200笔,而Visa的全球网络峰值可达6.5万笔/秒。为此,开发团队计划引入混合共识机制,结合PoS(权益证明)与零知识证明(ZKP),将吞吐量提升至4000 TPS以上。

市场层面,这一合作可能引发传统金融机构的连锁反应。例如,欧洲银行BBVA已宣布通过Visa代币化平台发行自有稳定币,摩根大通则加速布局企业级链上结算系统。对于普通用户,稳定币支付的大规模落地意味着更低的跨境消费成本与更灵活的资产管理方式。在JuCoin等交易所,与支付场景强关联的代币(如XRP、Stellar)近期交易量显著上升,反映出市场对合规加密支付基础设施的期待。

监管合规与未来路径

监管态度是决定项目成败的核心变量。美国SEC此前对Worldcoin的虹膜数据收集展开调查,认为其可能违反隐私保护法规。此次合作中,Visa与Worldcoin提出“选择性披露”方案:用户可自主决定向商户披露的支付信息范围,例如仅提供交易金额而隐藏钱包地址。这种设计试图在隐私权与合规性之间找到平衡。

根据路线图,双方计划于2025年第二季度在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启动试点。这些区域具有旺盛的跨境汇款需求,且监管环境相对宽松。长期来看,Visa或联合OpenAI开发AI驱动的风控模型,通过分析链上数据实时拦截可疑交易。对于行业而言,这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稳定币能否真正取代SWIFT等传统系统,成为下一代金融基础设施的基石。

Neason 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