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银行业已从观望转向积极部署区块链基础设施。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集团、高盛等大型机构已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整合进核心业务,包括贸易结算、信贷中介和数据对账。这些系统降低了对手方风险,消除中介环节,并实现交易的近乎即时结算。

美国银行预测,区块链将重塑价值交换与存储方式,不仅限于金融领域。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到2027年,全球GDP的10%将被代币化并存储在区块链上,这一趋势正加速资产管理、借贷和合规平台的投资。

稳定币与跨境支付创新

稳定币已成为银行创新的关键支柱。银行正发行自有法币支持的稳定币,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推动实时跨境支付。相比SWIFT等传统系统,这些数字货币具备速度快、透明度高、成本低的优势。

例如,摩根大通的JPM Coin用于银行间转账,汇丰银行则推出了面向企业客户的代币化结算服务。在新兴市场,稳定币嵌入移动银行应用,使移民工人和难民无需依赖现金中介即可接收汇款。

监管清晰推动扩展

2025年初,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取消了银行参与加密服务的关键限制,允许银行无需事先批准即可开展托管、稳定币发行和代币化支付等业务。这一监管转变加速了零售与机构银行的加密采纳。

全球范围内,新加坡、日本、香港和欧盟等地区已出台结构化的数字资产立法,包括监管沙盒和分阶段合规框架。这些政策为银行扩展加密服务提供了信心与合规保障。

banking crypto

合规技术与风险管理升级

随着银行进入加密领域,合规与风险管理成为首要任务。机构部署了Elliptic等公司的区块链分析工具,以监控交易、识别金融犯罪并管理对手方风险。这些系统支持实时加密流动监控,帮助银行满足反洗钱(AML)和制裁要求。

2025年对非法交易所Garantex的查处,凸显了加密合规的日益成熟。银行正与监管机构和取证公司合作,构建安全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降低法律与声誉风险。

资产代币化与资本市场变革

银行正积极参与现实资产(RWA)的代币化,包括房地产、商品和股票。这一过程实现了资产的碎片化所有权、提升流动性,并扩大了投资产品的可及性。贝莱德、渣打银行和美国银行正引领未来十年数万亿美元资产的代币化进程。

代币化债券与证券在许可链上发行,支持合规自动化、股息自动分配与即时结算。这些创新正在通过降低运营成本与提升透明度,重塑资本市场结构。

战略合作与产品创新

为加速区块链整合,银行正与加密公司、金融科技企业及合规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这些联盟推动了代币化债券、基于区块链的身份验证与可编程货币解决方案的推出。

例如,花旗集团与ConsenSys合作开发基于以太坊的结算工具,高盛则试点智能合约驱动的借贷平台。这些合作使银行无需自建基础设施即可提供加密原生服务。

展望:加密成为银行核心基础设施

Messari与Sygnum银行的高管预测,全球银行将在2025年底全面进军比特币与加密服务,受监管清晰与机构准备度推动。拥有美国分支的国际银行正筹备推出加密托管与现货交易服务,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市场需求。

银行业不再将加密视为边缘资产类别,而是将其作为金融服务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区块链网络变得更快、更安全,银行将持续将加密嵌入日常运营,从零售银行到机构金融全面覆盖。


Trade on JuCoin

Explore More From JuCoin:JuCoin Exchange |Twitter/X |Telegram |Discord |Ghost

Shogun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