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集團穩定幣計劃:重塑全球跨境支付規則

2025年6月,螞蟻集團旗下國際業務部門宣布將在香港《穩定幣發行人制度》8月1日生效後立即申請牌照,並同步推進新加坡、盧森堡監管許可。此舉標誌著傳統金融科技巨頭正式進軍合規穩定幣賽道。依託年處理量超1萬億美元的區塊鏈平台Whale(佔螞蟻跨境交易33%),螞蟻計劃通過穩定幣將跨境支付匯損率從1.2%壓降至0.3%,結算週期從T+2縮短至T+0,構建覆蓋250萬商戶的全球支付生態閉環。

螞蟻集團穩定幣戰略解析:全球合規布局與技術架構
Image Source:X

這篇市場洞察文章討論了螞蟻集團香港、新加坡、盧森堡穩定幣牌照申請戰略,探討其Whale平台技術架構與全球支付生態影響。

三地牌照戰略與監管適配

香港牌照的核心訴求在於滿足《穩定幣發行人制度》的嚴苛要求:

  • 儲備資產需100%現金及短期美債(對比新加坡允許80%高質流動資產);

  • 註冊資本不低於2000萬美元,年監管費50萬美元;

  • 季度第三方審計+實時儲備披露。

螞蟻擬採用分帳戶託管方案,現金由匯豐銀行管理,美債委託貝萊德持有。

新加坡與歐盟的差異化布局體現戰略縱深:

  • 新加坡已提交原則性批准,依託《支付服務法案》修訂案爭取保證金要求降至1000萬美元;

  • 盧森堡申請瞄準歐盟MiCA框架(6月30日全面生效),需滿足1:1資產錨定且30%為美債,並部署鏈上零知識儲備證明。

監管框架對比詳見JuCoin全球合規資料庫。

技術架構:混合鏈與實時清算引擎

Whale平台的三大技術支柱支撐穩定幣發行:

  • 混合區塊鏈架構兼容公有鏈(Ethereum/BSC)與聯盟鏈(AntChain),企業客戶可私有化部署敏感交易,零售用戶享受公鏈透明度;

  • 實時清算引擎實現多幣種間結算延遲<1秒,2024年處理3330億美元交易,62%增速遠超行業均值;

  • AI反洗錢系統(Alipay Risk Brain)誤報率僅0.0017%,通過行為模式識別攔截可疑交易。

該架構直擊跨境支付痛點:傳統SWIFT清算成本佔交易額6.9%,而Whale平台可將費率壓縮至0.15%,僅香港市場年節省成本即達8.7億美元。


Register on JuCoin

市場影響:穩定幣格局與金融基建變革

螞蟻入場將重構兩大市場:

穩定幣競爭格局

目前香港市場Tether(USDT)佔82%份額,Circle(USDC)佔11%。螞蟻穩定幣憑藉Alipay+生態覆蓋,預計12個月內奪取17%份額。其核心優勢在於商戶端滲透——可直接連通東南亞20萬中小電商,而Circle僅覆蓋3.7萬企業客戶。

傳統金融替代效應

跨境匯款市場首當其衝,Western Union等傳統服務商6.9%的費率在螞蟻0.15%費率面前喪失競爭力;香港金管局管理的28萬億美元年結算量中,預計30%將遷移至鏈上通道。

風險挑戰:地緣博弈與技術漏洞

監管與政治風險

  • 貨幣主權衝突:香港要求穩定幣儲備中港元資產佔比≥40%,與螞蟻美元錨定策略矛盾;

  • 美方制裁威脅:參考2023年數位人民幣案例,美財政部可能將螞蟻納入SDN清單;

  • 歐盟數據壁壘:MiCA要求歐洲用戶數據本地化存儲,與Whale平台全球架構衝突。

技術安全挑戰

  • 跨鏈橋曾於2024年遭駭客攻擊損失3200萬美元,需升級MPC多簽方案;

  • 零知識證明驗證成本達每筆0.22美元,高頻小額場景經濟性存疑。

戰略路徑:多幣種發行與央行協同

螞蟻採取三軌並行策略化解風險:

  • 多幣種穩定幣矩陣: 同步發行港元錨定HKDⓈ、歐元錨定EURⓈ,分散監管壓力;

  • 央行數字貨幣整合: 參與香港e-HKD試點,儲備資產中配置10%數位港元;

  • 流動性保險機制: 與平安保險設立5億美元贖回保證金池應對擠兌。

成敗取決於三項指標:12個月內覆蓋50萬商戶(當前基數250萬)、2026年Q1穩定幣流通量突破100億美元、維持三地零重大監管處罰。若達成目標,螞蟻將成為首個橫跨香港-新加坡-歐盟的合規穩定幣發行商,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升級。

Explore More From JuCoin:JuCoin Exchange |Twitter/X |Telegram |Discord |Ghost

Neason 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