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
Image generated by AI.

亞洲停屍房裡的集體緘默

2025年3月的某個深夜,首爾某加密基金辦公室裡,分析師們正用Python腳本掃蕩GitHub。他們的目標不是尋找下一個獨角獸,而是執行CEO下達的「死亡指標」——篩選出至少有三個獨特Commit的項目,作為勉強維持投資體面的遮羞布。窗外,江南區的霓虹燈牌閃爍著「Web3創新中心」的標語,屋內,投資經理的咖啡杯沿已積起薄灰。這已成為亞洲風投的常態:ABCDE Capital的投研合夥人老白在推特坦言,最近一次出手停留在1月,同行們甚至開始用「殯葬服務」形容日常工作——不是埋葬項目,就是埋葬自己的職業生涯。數據揭示的真相更加刺骨:亞洲加密基金Q1出手頻次同比暴跌73%,單筆投資額中位數從1200萬美元縮水至180萬。某交易所戰投部將年度預算砍至去年的17%,全員轉入「守靈模式」。連Pump.fun上的Meme幣都在加速腐爛,平均生命週期從48小時縮短至9小時,投機者開始用AI批量生成土狗幣代碼。這片土地上,連泡沫都失去了膨脹的力氣。

歐美狂歡節:用理想主義醃製屍體

當亞洲的會議室陷入死寂,矽谷的派對卻從未停歇。a16z三個月內完成23筆投資,Paradigm搶投的模塊化區塊鏈項目估值突破7億美元。更荒誕的是,一個烏克蘭戰地開發者的DAO提案,僅憑「用區塊鏈追踪炮彈軌跡」的腦洞就拿到300萬美元支票。這種魔幻現實主義的對比,宛如太平間與夜店共享同一具屍體——亞洲人在默哀,歐美人在蹦迪。老白團隊的遭遇成為最佳註腳:去年Pre-seed輪投的DeFi項目,竟在Seed輪被歐美基金瘋搶超募數百萬美元。亞洲同行們面面相覷,彷彿看見有人對着一具白骨競價。「他們不是在投資未來,而是在為屍體化妝。」東京某基金合夥人匿名嘲諷。但諷刺的是,當JuCoin研究院拆解這些明星項目,發現90%的交易量來自做市機器人,連「屍體」都是代碼虛構的幻影。

低垂果實的腐肉經濟學

「我們正在分食一具叫『創新』的屍體。」首爾的風投會議上,這句話引發苦澀笑聲。AllianceDAO的Qiao在播客中回憶2019年的期待:「那時我們至少相信會有Defi Summer,現在連編故事都需要ChatGPT輔助。」如今,加密世界的三大器官正在加速壞死:金融內臟的動脈早已硬化。某Layer2衍生品協議日交易量突破30億美元,代幣價格卻較私募跌去92%。Meme皮囊被Pump.fun的流水線撕成碎片,單日47萬代幣的鑄造量下,99.8%的項目活不過72小時。基建骨架看似健壯——Monad和MegaETH測試網TPS飆升至28萬,但開發者論壇日活用戶不足300人。當創新成為奢侈品,資本只能從腐肉中榨取殘存養分。

東西方劊子手的生死辯證法

在首爾某基金的玻璃幕牆後,分析師們開發出一套「屍體評分系統」:GitHub代碼庫超過三個月未更新扣10分,白皮書出現「革命性」一詞扣20分,團隊照片背景是海灘直接否決。而在舊金山,a16z的合夥人抿著冷萃咖啡簽支票:「這個團隊在車庫創業?太棒了!這就是加密精神!」行為模式的撕裂達到荒誕頂峰:亞洲做題家用Excel計算IRR到小數點後四位,對「非共識」的恐懼深入骨髓;西方佈道者在投資備忘錄裡堆砌「數字人權」「金融平權」等形而上詞彙,用理想主義對沖虧損;投機鬣狗群則同時下注競品公鏈,因為「總有一個能活到牛市」。這種分裂在估值體系登峰造極——亞洲基金將Pre-seed輪壓價至300萬美元,而歐美機構對同類項目豪擲2000萬。當被問及邏輯,矽谷風投微笑回答:「我們在買2030年的元宇宙銀行期權。」

模塊化棺材與AI縫合怪

在敘事枯竭的絕境中,模塊化區塊鏈成了最後的棺材釘。某項目白皮書宣稱「可插拔共識層比樂高更靈活」,儘管其測試網只有兩個驗證節點,卻以19億美元估值完成融資。更詭異的創新遍地開花:Ondo基金將加沙廢墟照片代幣化為「戰爭重建債券」,某項目用ChatGPT生成智能合約代碼,Stable Diffusion繪製NFT,Sora製作路演視頻。監管機構甚至加入狂歡——香港的鏈上沙盒允許虛擬數字人接受問詢,新加坡MAS開始接收BVI殼公司提交的「元宇宙財報」。這些荒誕劇碼讓某開發者在GitHub留言:「我們正在建造區塊鏈主題樂園,這裡只有穿上新衣的屍體。」

復活儀式與木乃伊估值

紐約某秘密酒會上,十家頂級基金簽署《新石器時代宣言》,誓言投資「原始創新」——定義為「至少使用一次零知識證明」或「發明新縮略詞」。東京的三菱UFJ啟動「考古計劃」,批量收購2018年ICO殭屍代碼。最諷刺的是,某倒閉交易所的代幣被裝入RWA協議,作為「數字文物」重新估值。當老白深夜接到歐美同行的Zoom邀請,屏幕上跳出「Web5.0生態共建研討會」的標題時,他知道這場死亡遊戲遠未終結。此刻,香港中環的摩天大樓裡,某AI正在自動生成一篇題為《加密復興:從屍體中長出新芽》的投資報告——或許這就是新時代的黑色幽默:當所有人都在等待復活,最賺錢的生意永遠是販賣希望。

Colin Win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