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公司自建區塊鏈正推動著一個規模達 400 億美元的市場變革,從 Stripe 到摩根大通等巨頭紛紛放棄第三方解決方案,轉而建設自主網路。本文 市場洞察 分析了 Stripe(Tempo)、Circle(Arc)與 Robinhood 等公司,如何通過垂直整合戰略,有望在 2026 年前重塑整個金融科技格局。
摘要: 主要金融機構正在開發專有區塊鏈網路,以獲取交易手續費、掌控經濟模型並降低對外部網路的依賴。銀行業區塊鏈市場預計到 2029 年將達到 409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39.4%。
為什麼金融公司要自建專屬區塊鏈網路
2025 年,自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競賽急劇加速,多項重大公告正在重塑競爭格局。Stripe 正在開發聚焦支付的區塊鏈 Tempo,而 Circle 本週二宣布正在打造專為穩定幣設計的 Arc 區塊鏈。
這股區塊鏈開發浪潮遠不止於金融科技新創公司。Coinbase 已推出自有區塊鏈 Base,自 2023 年初上線以來已累計產生超 1.3 億美元手續費收入。Robinhood 也於 2025 年 6 月宣布將推出自有二層解決方案,競爭對手 eToro 也在積極探索類似舉措。
主要參與者及其區塊鏈戰略
Stripe 的 Tempo 網路: 由加密創投 Paradigm 合作打造,Tempo 是一條優化支付的區塊鏈,兼容以太坊虛擬機。該專案支援 Stripe 更廣泛的穩定幣戰略,包括對 Bridge 的 11 億美元收購,以及最近收購加密錢包公司 Privy。
Circle 的 Arc 平台: 專為穩定幣營運而設計,Arc 幫助 Circle 控制基礎設施成本,同時擺脫對國債利息高達 96% 的依賴,實現收入多元化,這正是其 2025 年第二季財報表現的特徵。
摩根大通 Kinexys 生態系: 銀行成熟的區塊鏈部門包括擁有 400 多家金融機構參與的 Liink 網路,以及服務於機構支付的 JPM Coin。摩根大通的 Liink 網路 是業內最成熟的專案之一,旨在促進金融機構間更快、更安全的資訊交換。
金融科技區塊鏈開發如何推動營收成長
自建區塊鏈的根本動力,在於捕捉原本流向外部網路營運商的經濟價值。穩定幣基礎設施公司 M0 聯合創辦人暨 CEO Luca Prosperi 向《Fortune》表示:「你必須要掌握經濟收益。」
收入潛力分析
區塊鏈網路透過處理交易產生大量手續費收入。Base 自 2023 年上線以來累積 1.3 億美元手續費,展現了高交易量企業通過自有鏈帶來的巨大收入潛力。對於如 Stripe 這類在 2024 年處理 1.4 兆美元支付的公司而言,即使只捕捉一小部分手續費,也意味著巨大的利潤空間。
銀行業區塊鏈市場正反映這一經濟機會。市場預計從 2024 年的 69.8 億美元增長到 2025 年的 108.5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55.3%,並將在 2029 年前持續擴張。
成本結構優勢: 傳統銀行系統涉及多重中介和遺留基礎設施成本。區塊鏈透過消除中介、強化資料保護及提升透明度,降低了進入門檻,創造更包容的金融環境。
垂直整合的益處
自建區塊鏈的公司能掌控完整的交易鏈條。加密創投 Dragonfly 合夥人 Rob Hadick 向 Fortune 表示:「這些大型公司擁有全棧的動力。」這種整合讓公司能優化交易速度、成本結構與用戶體驗,無需依賴外部網路決策。
為何銀行要自建區塊鏈網路:戰略分析
傳統銀行近年來悄然打造了複雜的區塊鏈基礎設施。美國銀行擁有 80 多項區塊鏈相關專利,是區塊鏈智慧財產權領域領先的金融機構之一。
聯盟網路與協作計畫
Fnality International: 由桑坦德、滙豐、巴克萊、瑞銀等全球性銀行聯盟支持,Fnality 旨在透過「效用結算幣(USC)」簡化跨境支付,實現法幣數位化。
Canton Network: 由瑞士證交所 SIX 牽頭,攜手德意志交易所和高盛等共建,透過高階加密技術打造金融市場統一基礎設施,確保資料隱私同時實現互操作性。
Project Agora: 滙豐與法國巴黎銀行主導的貿易金融區塊鏈專案,透過票據和信用證的代幣化,解決 5 兆美元年交易規模的貿易融資市場低效問題。
這些協作專案展現了機構對區塊鏈基礎設施的重視,也凸顯掌控網路在競爭格局中的戰略意義。
金融公司自建區塊鏈:市場影響
轉向專有區塊鏈既帶來新機遇,也讓金融生態面臨碎片化風險。公司獲得更多自主權的同時,網路分散化可能加劇互操作難題與用戶體驗複雜性。
防禦型與進攻型戰略
金融機構因不同戰略動因布局區塊鏈。Dragonfly 的 Rob Hadick 指出:「Circle 側重防禦和被動應對,而 Stripe 著眼支付未來,是進攻型與前瞻型。」
防禦型: Circle 面臨收入集中風險,自有區塊鏈有助於緩解。Circle 96% 的收入依賴國債利息,極易受貨幣政策影響,分散收入結構具戰略意義。
進攻型: Stripe 透過區塊鏈開發切入穩定幣支付,有望蚕食傳統跨境支付市場份額,並拓展新營收管道。
合規監管考量
以太坊、XRP Ledger 和 Solana 等公鏈正被金融服務業逐步視為基礎設施,但其開放性也引發監管關注。專有網路能協助金融機構在享有區塊鏈效率的同時維持合規控制。
近期,包括穩定幣監管「GENIUS法案」在內的監管進展,可能加速合規型區塊鏈環境的普及。
投資啟示與市場展望
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金融服務企業重要的資本投向趨勢。企業級區塊鏈應用正加速,實體資產代幣化規模有望在 2030 年達到 6,000 億美元。
成長預測與市場規模
銀行業區塊鏈市場預計到 2029 年將達 409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39.4%。這一成長表明,機構普遍認可區塊鏈基礎設施在交易處理、成本降低和服務創新上的競爭優勢。
關鍵投資驅動因素:
- 跨境結算時間從數天縮短至數分鐘
- 通過自動化與減少中介大幅降低營運成本
- 透過資產代幣化服務創造新收入機會
- 通過可編程交易控管提升合規水準
市場擴張顯示區塊鏈技術已走出實驗階段,成為關鍵金融基礎設施的生產部署。
FAQ:金融公司與區塊鏈開發
為什麼金融公司要自建區塊鏈而非直接用現有網路? 自主搭建區塊鏈有助於掌控手續費、自訂功能、合規管理並降低對外部網路的依賴。
區塊鏈網路能帶來多少收入? Coinbase 的 Base 區塊鏈自 2023 年上線以來已創收超 1.3 億美元,展示了高交易量公司可獲得的可觀收益。
專屬區塊鏈網路的主要好處有哪些? 包括手續費捕獲、功能定制、合規監管、增強安全性,以及金融服務從基礎設施到應用的垂直整合。
哪些金融機構在區塊鏈開發上領先? 摩根大通(Kinexys/Liink)、Stripe(Tempo)、Circle(Arc)以及 Fnality International、Canton Network 等聯盟的主流銀行。
銀行業區塊鏈市場有多大? 市場預計將從 2025 年的 108.5 億美元增長到 2029 年的 409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 39.4%。
專屬區塊鏈會帶來哪些風險? 包括網路碎片化、互操作挑戰、高開發成本、監管不確定性,以及多平台競爭下用戶困惑。
專屬區塊鏈與公鏈有何不同? 專有網路在控制權與合規性上有更大優勢,但可能犧牲公鏈的網路效應、開發者生態與創新紅利。
金融區塊鏈專案面臨哪些監管挑戰? 專案需在享有區塊鏈效率優勢的同時,滿足支付處理、反洗錢、資料隱私與系統性風險管理等合規要求。
要點總結
金融機構正圍繞專有區塊鏈基礎設施對技術戰略進行根本性重構,驅動力來自 400 億美元的市場機遇和對手續費的掌控需求。Stripe、Circle、摩根大通等巨頭已走出區塊鏈試驗階段,布局生產級網路,有望重塑金融服務。雖然此趨勢帶來可觀收益和效率提升,但區塊鏈網路分化也使互操作和市場碎片化等問題更加突出,這將影響產業到 2026 年乃至更遠未來的演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