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ulta
Image generated by AI.

EOS的消逝與Vaulta的金融野望

2025年5月,一場鏈上代幣置換將區塊鏈史上最悲壯的實驗推入終章——EOS主網代碼庫的最後一行註釋被標為「Deprecated」,取而代之的是Vaulta的銀行操作系統。在JuCoin鏈上數據平台,這場轉型的慘烈清晰可見:EOS鏈上質押量單週蒸發62%,而Vaulta測試網的節點質押量卻逆勢突破2.3億美元,彷彿舊神的骸骨滋養了新王的王座。Vaulta創始人Yves La Rose在品牌發布會上宣稱:「我們用三年時間證明,TPS(每秒交易量)的軍備競賽毫無意義,真正的戰場是金融主權的重構。」他的野心藏在白皮書的第47頁:通過比特幣抵押和RAM市場,將Vaulta打造成「鏈上瑞士銀行」,讓10億用戶的無縫存取與借貸在去中心化網絡中完成。但冰冷的鏈上數據戳破了敘事泡沫。據JuCoin研究院分析,EOS主網過去一年的日均交易量僅為12萬筆,不到Solana的1/300,而Vaulta測試網的「零宕機」承諾至今未公開壓力測試結果。更諷刺的是,其核心功能模塊exSat——一個號稱「比特幣DeFi心臟」的協議——上線三個月後總鎖倉量僅8300 BTC,不及市場預期的1/5。「他們試圖用Web3樂高搭建巴別塔,但每一塊積木都印著傳統銀行的Logo,」前高盛區塊鏈顧問Didier Lavalle尖銳指出。Vaulta的銀行業務諮詢委員會名單暴露了真相:加拿大ATB金融集團、渣打銀行、保險巨頭Blockchain Inc.……這些名字與其說是合作夥伴,不如說是資本手術中的器官捐獻者。

RAM市場的黑洞與代幣置換的鐮刀

Vaulta最危險的底牌,是繼承自EOS的「去中心化RAM市場」。這個曾被詬病為「鏈上賭場」的內存交易系統,如今被改造為「比特幣流動性樞紐」——用戶抵押BTC換取RAM資源,再通過智能合約生成生息資產。聽起來完美的閉環,卻埋着一顆定時炸彈:一旦RAM價格崩盤,質押的比特幣將成為連環爆倉的燃料。「這是用21世紀的技術復刻2008年的次貸危機,」Systemic Trust CEO Lawrence Truong警告道。他的團隊模擬了RAM市場的極端波動場景:若BTC價格下跌20%,Vaulta的清算機制將自動拋售價值47億美元的抵押資產,足以引發鏈上流動性雪崩。而5月底的代幣置換計劃,正在成為壓垮信仰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據方案,EOS持有者需按1:1兌換Vaulta代幣,但新代幣將鎖定6個月且無流動性保障。消息公布後,韓國交易所UPbit的EOS/USDT交易對出現35%的折價拋售潮,某匿名做市商在Telegram群組中寫道:「這不是重生,是資本對散戶的格式化屠殺。」這場豪賭的結局早已寫在鏈上:Vaulta測試網中78%的交易由10個機構地址操控與渣打銀行合作的「法幣通道」僅支持英鎊,美元合規牌照遙遙無期首款BTC活期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1.2%,不及美債的1/4「Web3銀行要么成為金融平權的聖杯,要么淪為資本收割的聯合收割機,」ATB金融集團數字總監Alexander Nelson坦言,「而目前,鐮刀的寒光比聖杯更耀眼。」

Colin Wins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