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d:重塑以太坊性能邊界的新一代公鏈
由前Jump Trading工程師團隊創立的Monad Labs,正透過顛覆性的技術架構挑戰EVM性能極限。該專案於2024年4月獲得Paradigm領投的2.25億美元融資,創下當年最大單筆加密融資紀錄。其核心使命是解決以太坊的吞吐量瓶頸——在完全相容以太坊操作碼與RPC介面的前提下,實現每秒10,000筆交易(TPS)、0.5秒出塊時間與單槽最終性。這一目標依賴四大技術創新:
-
透過依賴分析實現交易並行處理,提升百倍效率;
-
將共識、執行、儲存拆分為四步流水線,提升硬體利用率;
-
基於HotStuff優化的MonadBFT共識機制,降低通訊複雜度;
-
以及以C++/Rust編寫的高性能MonadDb狀態資料庫。
開發者可無縫遷移現有dApp,而使用者將在近乎零Gas成本(<$0.001)的環境中使用應用。

這篇市場洞察文章討論了Monad如何透過並行執行與流水線技術實現10,000 TPS,打造相容以太坊的高性能公鏈,涵蓋技術架構、生態進展與主網展望。
技術突破:相容性與性能的平衡藝術
Monad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兼顧以太坊生態相容性與革命性性能提升。與其他公鏈相比,它是EVM相容鏈中唯一實現並行執行的:Solana雖可達65,000 TPS,但需重構智慧合約;以太坊L2方案則受限於主網安全性妥協。
Monad的流水線架構允許消費級硬體節點參與網路,顯著降低去中心化門檻。測試顯示其Gas成本僅為以太坊的千分之一,對高頻交易類應用具有顛覆性意義。開發者無需修改原始碼即可遷移,但可透過JuCoin的EVM最佳化指南釋放並行運算潛力。目前測試網已實現每秒300億Gas上限,為複雜DeFi應用鋪平道路。
生態擴張:從黑客松到頭部專案佈局
自2025年3月19日公開測試網上線以來,Monad快速構建開發者生態。關鍵舉措包括2024年8月啟動的Mach 1加速器,為早期專案提供技術輔導與VC對接;全球黑客松活動在曼谷、香港及ETHDenver累計發放超過110萬美元獎金,吸引數百支團隊參與。目前鏈上已聚集超過100個專案:
-
DeFi領域由Kuru Labs領銜——該團隊獲得1,150萬美元融資,正開發混合訂單簿-AMM交易所;
-
aPriori則專注於MEV抗性協議設計;
-
由Magic Eden支持的NFT系列Monad Nomads首日鑄造量突破5萬枚;
-
鏈遊《Breath of Estova》利用並行執行實現即時戰鬥結算;
-
跨鏈整合方面,透過整合Wormhole與Axelar,主網將首發支援USDC及CCTP協議,顯著提升資金流動性。
主網上線懸念與代幣經濟學猜想
儘管技術進展迅速,Monad的主網時間表仍充滿不確定性。歷史預測屢次落空:2024年第四季與2025年第一季的上線計劃均未實現。2025年7月10日官方推文「主網感覺永遠上不了」反映出技術複雜度挑戰。業界普遍預期2025年第三至第四季(8-10月)為潛在上線窗口期,可能與近期收購的支付協議Portal Labs整合協同推進。
該專案對代幣細節高度保密,引發社群焦慮,業內推測$MON將承擔三大功能:
-
作為網路Gas費支付主體;
-
PoS質押憑證(預期年化收益8%-20%);
-
治理投票媒介。
測試網參與度因主網延遲略有降溫,但57個驗證節點的穩步擴展顯示核心開發者的信心。
競爭格局與戰略突圍路徑
Monad面臨三重挑戰:
技術層面:
需驗證10,000 TPS在大規模真實負載下的穩定性,目前測試網尚未完全達標。
市場競爭:
Sei V2與Neon EVM已搶先實現並行EVM功能;
Solana的Firedancer升級目標為百萬級TPS。
監管層面:
美國SEC可能將$MON視為證券,限制美區用戶訪問。
為突破困境,Monad採取雙軌戰略:
一方面透過收購Portal Labs獲取其百鏈支付SDK技術,快速接入企業級穩定幣場景;
另一方面扶持生態專案——除Kuru Labs外,流動性質押協議Kintsu獲200萬美元融資,MEV解決方案商aPriori完成400萬美元募資。
這些舉措旨在構築差異化生態護城河
當高頻交易策略能以近乎零成本遷移上鏈,當千萬級用戶應用不再受Gas波動掣肘,區塊鏈才真正踏入商業基礎設施主流。Monad的技術規劃不僅是性能升級,更是對「開發者友好性與吞吐量能否兼得」這一產業命題的終極驗證。其進展將深刻影響2025年公鏈競爭格局,決定下一代Web3應用的核心承載平台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