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 一鍵買幣
  • 行情
  • 交易
  • 合約
  • 打新
  • 更多
登入 註冊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登錄 註冊
  • 加密指南
    • 加密深度分析
    • 加密貨幣基礎知識
    • 代幣洞察
    • 市場洞察
    • 科技創新
  • Token Listing Application
  • JuCoin 洞察
  • Ju實驗室
  • JuCoin社群中心
    • CEO 來信
    • JuCoin 焦點
    • FAQ
  • 商務合作
  • 公告
  • 使用者協定
  • 隱私權聲明
  • 法律條款
  • 加密指南
    • 加密深度分析
    • 加密貨幣基礎知識
    • 代幣洞察
    • 市場洞察
    • 科技創新
  • Token Listing Application
  • JuCoin 洞察
  • Ju實驗室
  • JuCoin社群中心
    • CEO 來信
    • JuCoin 焦點
    • FAQ

Home » 全部 » 加密儲備公司敘事研究報告

加密儲備公司敘事研究報告

  • Cryptocurrencies

19 8 月, 2025

Paragraph

Toggle
  • 太長別讀
  • 一、報告背景與目的
      • 1.1 背景
      • 1.2 目的
  • 二、敘事演進全景
      • 2020–2022|BTC 單資產國庫化奠基期(“微策略時代”)
      • 2023–2024|BTC 模式擴散與跨區域複製
      • 2025 Q2 起|可生息金庫崛起(ETH/SOL 型質押收益模式)
      • 2025 年|代理型金庫(主題性代幣儲備)
  • 三、案例分析
      • 3.1戰略($MSTR)
      • 3.2比特礦浸沒技術($BMNR)
      • 3.3 SharpLink遊戲($SBET)
      • 3.4去中心化金融發展公司($DFDV)
      • 3.5 其他加密儲備公司
  • 四、敘事特徵和變量
      • 4.1 特徵
      • 4.2 核心和變量
  • 五、潛在機會和發展趨勢
      • 5.1 潛在機會
      • 5.2 發展趨勢分析
  • 引用與來源

太長別讀

本報告系統梳理了加密儲備公司敘事的形成與演進,強調其在本輪週期對市場預期和價格機制的深遠影響。以MicroStrategy爲代表,越來越多上市公司通過BTC、ETH/SOL質押和主題性代幣等多種模式,將加密資產納入金庫配置,利用“雙槓杆”環境重塑估值體系。報告結合宏觀流動性、行業數據、案例分析和核心變量,構建了趨勢分析框架,揭示了加密資產儲備從小衆到主流的轉變,以及不同儲備模式下的市場表現和風險特徵,並剖析早期機會和未來發展趨勢走向。

一、報告背景與目的

1.1 背景

  • 敘事:業內普遍將“加密儲備公司”視爲本週期最重要的敘事之一,因其承載了大量注意力、流動性與波動,對本輪週期的價格機制與市場預期管理具有直接影響。
  • 賽道:受 MicroStrategy($MSTR)成功案例啓發,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將加密資產納入金庫配置,並衍生出多種模式:BTC 被動儲備 → ETH/SOL 生息資產儲備 → 代理型金庫儲備(如 LINK/BNB)。
  • 宏觀:更寬鬆的流動性與負真實利率預期,爲資產端與股權端的“雙槓杆”提供了肥沃土壤,成爲該敘事的重要宏觀催化劑。
  • 數據:截至 2025 年 8 月 13 日,比特幣持有實體292個,其中上市公司166家, BTC 儲備量逾 95 萬枚,佔比約 4.5%,市值超 1,100 億美元;ETH 儲備量逾 350 萬枚,佔比約 2.95%,市值超 165 億美元。

1.2 目的

本報告旨在系統分析“加密資產戰略儲備”敘事在本輪週期的形成與演進,從 MicroStrategy 的 BTC 儲備模式,到 ETH/SOL 型可生息金庫,再到代理型金庫的多種實踐。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拆解敘事邏輯、運作機制與核心變量(溢價率、BPS 增速、融資結構),並探討飛輪的正、反向觸發條件及傳導路徑,爲趨勢研判構建具象化分析框架。

二、敘事演進全景

2020–2022|BTC 單資產國庫化奠基期(“微策略時代”)

  • 代表事件
    • 2020 年 8 月,MicroStrategy($MSTR)首次購入 2.5 億美元 BTC,確立“上市公司金庫化”先例,並多輪通過可轉債、ATM 增發、優先股等融資工具擴張持倉。
  • 敘事核心 BTC 被定位爲“數字黃金”和通脹對衝資產,企業通過持有 BTC 實現資產負債表再槓桿化。
  • 賽道特徵 以 BTC 爲唯一標的,運營模式偏“被動持有”,現金流來源主要依賴主營業務或新一輪融資。
  • 規模影響 截至 2022 年底,BTC 儲備公司持倉已達數十萬枚,成爲市場邊際重要買方。
  • 演化驅動 MSTR 模式在市值管理與融資能力上的成功,刺激其他企業嘗試復刻。

2023–2024|BTC 模式擴散與跨區域複製

  • 代表案例
    • 日本 Metaplanet 由酒店地產公司轉型爲 BTC 儲備公司。
    • 美國 Semler Scientific 等中小市值公司加入 BTC 國庫化行列。
  • 特點 複製 MSTR 模式,通過 BTC 儲備提升二級市場關注與市值溢價,再反哺融資能力。
  • 宏觀支撐 全球流動性寬鬆,比特幣價格上漲,以及2023年12月FASB會計準則調整(公允價值計量),共同爲企業持有加密資產提供了更有利的外部環境,減少了財務管理層的顧慮。
  • 演化驅動 單一 BTC 模式可行性得到驗證,同時跨區域的成功復刻,但這一模式仍缺乏持續現金流,推動了市場對可生息資產納入儲備的進一步探索。

2025 Q2 起|可生息金庫崛起(ETH/SOL 型質押收益模式)

ETH 型
  • 代表:BitMine、SharpLink 等。
  • 模式:持有 ETH 並進行質押,獲取基礎 APR(3–4%),部分疊加再質押/DeFi 收益;具備現金流屬性,可在無新增融資情況下緩慢擴張金庫,同時避免持倉被稀釋。
  • 估值邏輯:市值溢價率與 BPS 增速外,質押收益能力與鏈上風險管理成爲新增考量。
SOL 型
  • 代表:DFDV(Kraken 團隊收購殼公司切入)。
  • 模式:OTC 折價購入 SOL 並運營節點,質押 APR 可達 15–17%;通過高效運營自有和社區節點獲得高額質押利息,結合全球特許經營擴展金庫影響力,將部分收益分配給Meme社羣和股東,成爲Solana金庫公司創新範例。
  • 估值邏輯:高 APR 與生態參與提升現金流彈性,但質押獎勵隨通脹下降、運維與技術風險高。
  • 演化驅動:質押收益帶來可預測現金流,估值方法開始引入“資產淨值 + 未來現金流折現”思路。

2025 年|代理型金庫(主題性代幣儲備)

  • 模式:以上市公司爲載體,通過股票市場融資集中配置特定生態代幣(如 TRX、XRP、BNB)。
  • 代表案例:XRP、DOGE、BNB等主題性金庫公司。
  • 問題:底層資產市值體量有限、流動性不足、長期價值不確定,易受單一事件驅動形成高波動。
  • 風險標籤:主題性交易屬性 > 長期儲備屬性。
  • 報告定位:非重點分析對象,僅在趨勢推演與風險章節簡述。

小結:過去五年,加密資產儲備已經從當時的小衆另類正在演變成上市公司爭相模仿的主流敘事。眼下,衆多市值較小的上市公司紛紛將加密資產納入儲備,試圖通過“加密資產儲備+資本市場槓桿”這一模式,重構自身估值體系,復刻Strategy的成功,成爲下一個“特定版本微策略”。從時間線來看,敘事沿着“BTC 被動儲備 → ETH/SOL 生息金庫 → 代理型主題金庫”演化,但其核心始終圍繞資本市場與加密原生資產間的結構性套利與反身性放大。我們將在下一部分具體案例分析中,進一步闡述說明。

三、案例分析

爲了更好解讀加密儲備型公司的市場表現,我們試圖引入部分指標與名詞解釋:
指标 定义 解读/用途
NAV(Net Asset Value,净资产价值) 应是总资产/总股本,但业内多用“加密总市值”来展现NAV,方便直观对比和溢价分析 衡量公司账面真实资产价值,是市值溢价率的分母
mNAV(Market Value / NAV,市值溢价率) 公司总市值 ÷ NAV >1 表示市场有溢价预期;<1 反映市场信心不足;融资窗口的重要判断依据
BPS(Book Value Per Share,每股净资产) 公司净资产 ÷ 总发行在外股份数 衡量单股对应的账面价值;增速反映金库扩张/资产贬值与股本稀释的综合效果
融资结构(Capital Structure) 公司股权(ATM、PIPE)、债务(可转债、优先股、定向融资)等融资方式的组合 决定融资成本、稀释风险及飞轮可持续时间
  • mNAV 反映市場預期和情緒變化,尤其在加密牛市和幣股聯動行情下參考價值更高。
  • mNAV 高於 1 ,表明市場對公司加密資產的價值有溢價;mNAV 低於 1 ,則意味着市場對公司加密資產的信心不足。
幣價波動劇烈時,mNAV 能很好地反映投資者對公司持倉加密資產的樂觀程度,而 NAV 則適合進行基本面估算與風險對比。
舉例說明,微策略的股票總市值爲 1100 億美金左右,而持有的 BTC 的淨價值(btc資產總總值)在 767 億美金左右,那麼其 mNAV 大約在 1.43 。

3.1戰略($MSTR)

上市時間:1998 年 6 月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MSTR
市值:1100億美元|NAV:629KBTCل767億美元|mNAV=1.43
Strategy(前身MicroStrategy Incorporated,又稱微策略)是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全球商業智能軟件平臺提供商,公司業務圍繞數據分析、報表協作等解決方案,雖然是上市公司但一直沒有亮眼表現,但近年來因大規模投資比特幣而持續成爲金融市場的焦點。
自2020年起,Strategy率先把比特幣作爲公司資產負債表上的主要儲備資產,並通過發行可轉債等方式不斷購入比特幣,截止2025年8月,持有比特幣數量超過62萬枚,佔比特幣總量4.5%。
這一舉措讓Strategy成爲比特幣概念第一股,同時爲散戶和機構提供了持有比特幣的“間接通道”。得益於這一週期內比特幣價格的不斷攀升,Strategy的股價又與比特幣價格高度相關,市值也因爲比特幣的上漲而水漲船高,$MSTR股價從2020年的12美元飆升至390美元,漲幅超過30倍。
值得一提的是,Strategy在商業運作上的成功一定離不開Michael Saylor的孤注一擲。作爲傳統科技產業的企業家和公司CEO,Saylor在關鍵時刻押注長期踐行買入並堅定持有比特幣,成功翻盤並開啓了屬於微策略的時代。

3.2比特礦浸沒技術($BMNR)

上市時間:2019 年(原名 Sandy Springs Holdings) | 交易所:NYSE American | 股票代碼:BMNR
市值:69.20億美元|NAV1.2METHل54.60億美元|mNAV=1.27
2025年6月之前,Bitmine Immersion Tech(下面簡稱Bitmine)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比特幣礦業公司,主營業務圍繞比特幣挖礦與設備託管,核心技術爲“侵入式冷卻”,幾周之後它卻成爲了美股最受關注的區塊鏈公司之一。
這一巨大的轉變源於集團的轉型策略——Bitwine宣佈停止擴張現有的比特幣礦場業務,將財務核心轉向“以太坊儲備”,並表達其戰略願景:掌握全球 5% 的 ETH 流通量。隨後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Bitwine成功募集2.5億美元並公開將悉數購入ETH,並在後續持續通過增發新股融資買入以太坊。
從結果看來這次轉型無疑是巨大成功,不僅引來了市場資金的關注,也讓自家股票在短期內暴漲30倍,從不足5美元漲至160美元。截止2025年8月13日,Bitmine已累計持有120萬枚以太坊(近似約佔總量1%),市值超過54.6億美元,成爲全球第一大ETH持有主體。
Bitwine轉型背後的推手,是資深華爾街分析師Tom Lee。他是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聯創,以前瞻性的加密市場預測聞名,他不僅參與了Bitwine的私募,更出任董事會主席主導公司ETH財務策略。
爲了實現上述願景,Bitmine公司規劃了五大策略:
  1.溢價增發股票,募資購入ETH
  2.發行可轉債、認購權證等金融工具操作波動性
  3.透過礦場業務創造現金流,再投入ETH
  4.ETH質押收益進行復利增長
  5.併購其他估值偏低的加密公司
相較於微策略買入被動等待增值的模型,又加入了ETH作爲生息資產帶來的質押收益槓桿,同時於7月28日宣佈啓動10億美元股票回購計劃,爲長期市場打上一劑強心劑。

3.3 SharpLink遊戲($SBET)

上市時間:2021 年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SBET
市值:32.80億美元|NAV598.8KETHل28.40億美元|mNAV=1.15
SharpLink Gaming總部位於美國,原是一家專注於體育博彩與iGaming平臺技術的公司,主營業務是爲在線賭場或菠菜提供績效驅動的營銷方案。
根據2024年財報,SharpLink Gaming營收暴跌26.1%,原本主營運動彩券業務陷入成長停滯,加上虧損壓力日益加劇,促使公司尋求新的突破機會。管理層試圖積極推動數字資產配置策略,把以太坊作爲核心資產,來打破原有的營收瓶頸並引入新的資本。
2025年5月,SharpLink Gaming在ConsenSys主導下完成4.25億美元PIPE私募融資,並由以太坊聯合創始人Joseph Lubin接任董事會主席。公司將資金用於購入和質押ETH,推動以太坊成爲核心儲備資產。此次融資不僅獲得技術背書,還吸引了a16z crypto、Paradigm、Pantera Capital、Galaxy Digital 等頂級風投參與,進一步增強了市場信心。
自啓動金庫策略以來,SBET持續大量購入ETH,並通過ATM機制加速買入。截止當前,Sharplink已持有近60萬枚ETH,價值28.4億美元,佔以太坊總供應量0.5%,爲全球第二大ETH持有主體。
SBET宣佈轉型以太坊投資策略後,股價由3美元迅速飆升至120美元以上,隨後因股權大量發行導致稀釋擔憂,股價回落至約9美元。此後逐步回升,7月最高達37美元,截至8月13日穩定在約23.4美元。

3.4去中心化金融發展公司($DFDV)

上市時間:2023 年 | 交易所:NASDAQ | 股票代碼:DFDV
市值:4.041億美元|NAV1.30MSOL=$2.617億美元|mNAV=1.53
DeFi Development Corp.成立於2018年,前身是Janover Inc.,總部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Boca Raton。
2025 年初:Kraken 核心團隊成員通過併購 Janover 殼公司,注入加密交易與節點運營專業經驗,爲轉型奠定基礎。並於4月進行品牌重塑,從一家傳統的房地產融資平臺轉型爲Solana生態的“資金管理先驅”,其核心使命是爲投資者提供參與Solana經濟活動的可衡量回報,同時助力網絡安全與去中心化。
在業務模式上,DFDV通過在 Kraken 渠道及 OTC 市場折價批量購入 SOL,並集中滾動質押於自建及委託節點,實現年化 15–17% 的原生收益並持續復投。同時,在 Kraken 技術支持下部署高性能 Solana 驗證節點,參與網絡安全與治理,提升生態的去中心化程度。
在社區層面,聯手 Bonk、Kamino Finance 等項目運營 Meme 主題節點,將部分質押收益按股東與社區參與等級分配,增強用戶黏性與社區活力。未來將通過“SOL 儲備加速器”計劃,以特許經營模式賦能全球合作伙伴建設區域性 SOL 金庫與節點,並由 Kraken 團隊提供技術、風險與市場資源支持,再讓合作方保留長期股權收益,實現全球化擴張與共贏。
股價方面,DFDV自轉型以來最大漲幅超過27倍,歷史最低價爲0.48美元(2024年8月19日),最高價達到53.88美元(2025年5月22日),年初至今累計漲幅達2,000%以上。目前股價雖有波動,但仍遠超轉型前水平,實現了階段性的暴漲,市值一度突破3億美元,成爲Solana生態企業財庫模式的突出代表。

3.5 其他加密儲備公司

其它以山寨幣爲核心儲備的加密儲備公司存在,例如圍繞DOGE、LINK、HYPE等進行財庫佈局的企業,其業務模式整體與主流加密儲備公司大同小異,操作層面並無本質區別。鑑於共識基礎薄弱、流動性較低、長期價值不明等綜合因素,這類公司對於行業發展的參考和研究意義有限,故此在此不予詳細展開
橫向對比
案例 模式类型 持仓规模(占比) 收益来源 融资工具 mNAV 区间 BPS 增速驱动 主要风险
MSTR BTC 储备金库 629K BTC(4.5%) BTC 升值 可转债、ATM 增发、优先股 1.5–2.0x BTC 价格驱动 高杠杆放大下跌、融资窗口依赖溢价
BMNR ETH 生息金库 1.2M ETH(1%) ETH 升值 + 质押收益 增发、可转债、回购 1.2–1.6x 质押收益 + ETH 价格驱动 ETH 质押收益率下降、链上对手方风险
SBET ETH 生息金库 598.8K ETH(0.5%) ETH 升值 + 质押收益 PIPE、ATM 增发 1.1–1.5x 质押收益 + 资本背书 股本稀释、质押风险、价格波动
DFDV SOL 节点运营金库 1.3M SOL(~0.6%) SOL 升值 + 节点质押 OTC 折价购入、增发 1.1–1.6x 高 APR 节点收益 + 社区参与 质押奖励递减、技术运维风险
ALT5/WLFI 代理型主题金库 <0.5% 各标的 标的升值 增发募资 波动大 主要事件投机驱动 流动性不足、长期价值不确定

四、敘事特徵和變量

4.1 特徵

從分析的案例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大多數採用加密儲備策略的公司,其資產擴張並非源自自身主營業務的穩定現金流,而是依賴於外部資本注入來驅動。這種特徵在多個樣本中高度一致,例如:
  • Strategy 的年度經營現金流連續爲負,主營業務長期缺乏增長性;
  • Sharplink 的營收在轉型前顯著下滑,業務停滯迫使其尋找資本市場的新敘事。
這意味着,加密金庫戰略的起點並不是“利潤沉澱→資產儲備”的內生積累邏輯,而是“敘事催化→估值溢價→融資擴張→資產購入”外部資本循環。
這種模式的深層含義在於:
1.反身性驅動而非盈利驅動 企業的資產擴張速度與規模,取決於市場對其敘事的認可度和股價溢價水平,而非經營效率。這是一種典型的資本市場放大器邏輯——當幣價、情緒與敘事同向時,循環加速;一旦情緒反轉,循環迅速坍塌。
2.對宏觀環境的高度依賴 這種模式本質上是“融資驅動型槓桿配置”,其可持續性依賴低利率、寬鬆流動性及有利的會計和監管環境。一旦外部條件逆轉,企業缺乏經營性現金流作爲緩衝,資產端和估值端會同時承壓。
3.資本效率與風險的同源性 外部資本注入使得公司可以在短期內快速建立大額加密資產頭寸,形成規模與關注度的躍升。但這種高資本效率並非無成本,它意味着在市場逆風期,去槓桿和資產減持的速度也會同步放大,帶來更高的波動性和系統性風險。
因此,加密儲備公司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資產經營者”,更接近一種利用資本市場機制進行加密資產槓桿化配置的“金融化載體”。這對底層資產作出了更高的要求,長期穩定增長或有堅實的基本面,才能確保系統安全和增長潛力。

4.2 核心和變量

雖然儲備資產各異,我們可以看到加密儲備公司多模式背後一個共同的核心:
利用資本市場的溢價與融資能力,撬動加密資產持倉的擴張,並通過資產增值或現金流反哺市值,形成正向循環。
這一機制主要受以下三個變量驅動,也決定了加密儲備公司的市值彈性與風險週期:
1.市值溢價率:即mNAV,決定公司能否低成本、高效率獲得融資
2.持倉擴張能力:即BPS增速,反應金庫增長速度,也是市場溢價能否持續的驗證指標
3.資產增值/現金淨收益:BTC純依賴資產升值,而ETH/SOL可疊加額外依賴質押或節點收益作爲現金流收益
在上述變量作用下,飛輪效應得以啓動:
  • 幣價與市場情緒提升 → 溢價率走高 → 融資能力增強 → 持倉擴張 → 幣價與情緒進一步升溫(正向循環)
  • 幣價下跌、情緒轉冷 → 溢價率收縮 → 融資受限 → 被迫減倉 → 幣價進一步下滑(反向循環)

五、潛在機會和發展趨勢

5.1 潛在機會

主要圍繞幣股概念資產從下列角度關注:
◦ 投機與高波動性利潤:仔細評估加密儲備公司的價值,進行買賣目前仍有顯著的獲利機會。因爲該賽道是當前最大的敘事之一,對應着最多的關注、流動性以及最高的波動性,且留有足夠操作窗口期。
◦ 買賣時機與溢價管理:
▪ 低估買入,高估賣出:核心策略是在價格大幅低於價值時買入,在價格大幅高於價值時賣出
▪ 機構買入價格參照:二級市場買入價格低於機構在一級市場入股價格的1.5倍,機構拋壓會較小相對安全
◦ 信息不對稱套利:公開市場與加密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幣圈人士不熟悉股市規則,傳統金融圈人士不熟悉幣圈),瞭解兩邊知識的人可以獲得知識套利空間。這種不對稱性也常導致市場出現重大定價錯誤
◦ 事件驅動的交易:股票拆分、新股發行、品牌重塑等重要事件會帶來顯著的交易機會和關注度,應重點關注
◦ 準確計算與估值:
▪ 市值準確測算:需自行準確測算股票數量以推算出準確市值,避免因公開信息滯後或錯誤導致高價買入。
▪ 淨值(NAV)測算:將公司賬上未用於買幣的現金納入NAV計算,以避免高估溢價,做出更準確的投資決策。
▪ 每股加密資產增速:這是衡量管理層能力、融資能力和執行力的關鍵指標。增速快往往對應着市場給出的高溢價,即使溢價衰減,快速的增速也能補償。
舉例:
——6月中旬,SBET曾因註冊文件被誤解,引發恐慌性拋售暴跌70%,定價錯誤爲投資者提供了買入機會。
——8月中旬,180 Life Sciences(ATNF)更名爲ETHZilla、購入以太坊,事件驅動由此帶來的股價暴漲。

5.2 發展趨勢分析

一、市場成熟與效率提升
  • 定價標準化與套利空間減少:隨着市場關注度和參與者的增加,加密儲備公司的定價將變得越來越標準化和有效率,這意味着在二級市場通過信息不對稱進行套利的機會將逐漸減少
  • 行業整合與兼併:未來可能會出現行業內的整合趨勢。溢價較低甚至折價的儲備公司,有可能會被溢價較高或規模更大的公司收購吞併
二、公司戰略與運營
  • 多元化融資方式:市場將繼續通過多樣化的金融工具進行融資,包括常規發債、可轉債、期權和發行新股。特別是現行以太坊和索拉納等資產的儲備公司,未來可能會效仿MSTR,在不同階段提供更復雜的金融來融資
  • 注意力與執行力更受關注:公司融資能力、執行力以及吸引市場關注(“流量”)的能力將變得至關重要,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公司能夠獲得的溢價和每股加密資產的增速,畢竟本身就是注意力經濟
  • 應對託管和安全風險:隨着更多公司持有大量數字資產,其底層資產的託管安全將成爲重要風險點,同時儲備主題由於託管不當可能導致幣被盜,從而引發股價大幅下跌
三、資產多樣化與基本面演進
  • 非比特幣資產的崛起:繼比特幣之後,以太坊和索拉納等生息資產的儲備公司將繼續作爲重要賽道發展,並嘗試達到各自資產儲備量的重要比例,吸引更多關注和資本
  • 生息資產的吸引力增強:以太坊和索拉納作爲生息資產(通過質押可獲得年化收益,例如索拉納可達15-17%)的吸引力將持續增強。即使儲備公司“什麼都不做”,也能通過質押收益支撐其較高的溢價
  • 底層資產價值捕獲:對於以太坊等資產,其生態系統(例Layer2)的價值捕獲機制將是長期考量其作爲儲備資產吸引力的關鍵因素
四、機構參與與宏觀驅動
  • 華爾街資本持續涌入:傳統金融巨頭(如貝萊德)對加密資產的需求被低估。未來,即便少量傳統金融資本通過加密儲備公司進入流動性相對較低的加密資產市場,也可能帶來驚人漲幅
  • 機構需求推動產品創新:Michael Saylor等行業領袖將持續根據機構投資者的需求,設計更多符合其風險偏好和合規要求的金融產品,以滿足其對加密資產的敞口需求
  • 全球流動性擴張與宏觀利好:全球M2水平持續上升,處於流動性擴張期。加上未來美聯儲政策可能走向“負真實利率”以化解債務,這種宏觀環境將持續利好加密資產和相關儲備公司
  • 市場情緒轉變與資金入場:目前市場處於“質疑中上漲”的健康模式,許多資金仍在觀望。未來,特定催化劑(如美聯儲新主席任命、首次降息或通脹邏輯的轉變)可能引發市場“邏輯轉變”,吸引更多觀望資金入場,從而進入真正的泡沫階段
五、競爭格局與風險挑戰
  • 早期參與風險與競爭:對於早期進入的加密儲備公司(如以太坊儲備公司SPAT),其面臨規模、壟斷性、法律風險(如SEC的證券監管)、市場波動性以及管理層堅定性等方面的挑戰。這些公司需要經歷市場週期的洗禮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競爭優勢
  • 與直接持幣的價值比較:投資者將持續評估通過加密儲備公司間接持有加密資產與直接持幣之間的價值差異,尤其是在市場成熟後,哪種方式能提供更好的風險回報

引用與來源

  1. 頂級比特幣公司–https://bitcointreasuries.net/
  2. FASB發佈關於加密資產會計的最終ASU–https://kpmg.com/us/en/frv/reference-library/2023/fasb-to-issue-final-crypto-asset-accounting-asu.html
  3. 通俗科普:如何用 NAV 評估你的加密股票值多少錢?——https://www.techflowpost.com/article/detail_27151.html
  4. 戰略ETH儲備_https://www.strategicethreserve.xyz/
  5. TradingView-跟蹤所有市場–https://www.tradingview.com/
  6. IOSG :一文解構加密貨幣儲備經濟模型——https://www.chaincatcher.com/article/2194188

Owen

查看更多

分享

Paragraph

Toggle
  • 太長別讀
  • 一、報告背景與目的
      • 1.1 背景
      • 1.2 目的
  • 二、敘事演進全景
      • 2020–2022|BTC 單資產國庫化奠基期(“微策略時代”)
      • 2023–2024|BTC 模式擴散與跨區域複製
      • 2025 Q2 起|可生息金庫崛起(ETH/SOL 型質押收益模式)
      • 2025 年|代理型金庫(主題性代幣儲備)
  • 三、案例分析
      • 3.1戰略($MSTR)
      • 3.2比特礦浸沒技術($BMNR)
      • 3.3 SharpLink遊戲($SBET)
      • 3.4去中心化金融發展公司($DFDV)
      • 3.5 其他加密儲備公司
  • 四、敘事特徵和變量
      • 4.1 特徵
      • 4.2 核心和變量
  • 五、潛在機會和發展趨勢
      • 5.1 潛在機會
      • 5.2 發展趨勢分析
  • 引用與來源

分享

JuCoin Signup
JuCoin Signup

Jucoin App

Download APP and trade anytime, anywhere

App Store Google Play Android

Products

Service

  • 應用程式下載
  • 加密貨幣市場
  • 上幣
  • 場外交易商申請
  • API 文件
  • 費率
  • 支援
  • 商務合作
  • 公告
  • 使用者協定
  • 隱私權聲明
  • 法律條款
  • 市場洞察
  • 加密貨幣基礎知識
Logo Logo
  • 市場洞察
  • 加密貨幣基礎知識

Copyright 2025 © JUCOIN By Levingt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