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Mind 獲得了由 Pantera Capital 領投的 2000 萬美元融資,用於開發 OM1——一個面向機器人的通用操作系統,以及 FABRIC——一個支持安全機器間通信的去中心化協議。該創新與技術突破解決了機器人基礎設施中的關鍵缺口,打造了一個「機器人領域的安卓系統」,使不同廠商的機器人能夠無縫協作。公司由斯坦福教授 Jan Liphardt 創立,2025年9月交付了首批搭載 OM1 的 10 隻機器人狗,開始進行真實環境測試和迭代。
摘要:OpenMind 的 OM1 操作系統和 FABRIC 協議實現了跨廠商的硬體無關機器人協作。此次 2000 萬美元融資將助力公司標準化機器人智能基礎設施,類似於安卓對移動設備帶來的變革。
什麼是 OpenMind 的 OM1 操作系統?
OM1 是一個模組化的AI運行時,改變了機器人在複雜人類環境中的感知、適應和行動方式。不同於傳統綁定單一廠商生態系統的機器人系統,OM1 支援硬體無關,涵蓋從四足機器人到類人機器人及自動駕駛車輛等多種類型。
該操作系統將大型語言模型直接整合進機器人控制系統,使機器能夠理解自然語言指令並自主調整行為,免去了傳統機器人訓練中大量人工程式設計的需求,實現了跨硬體平台的快速部署。
OM1 的主要功能包括:
- 整合 OpenAI GPT-4o 的語音轉語音處理
- 視覺語言模型支援物體識別與標註
- 支援 ROS2、Zenoh 和 CycloneDX 協議的硬體抽象層
- 基於網頁的除錯介面,支援即時系統監控
- 插件架構,實現與現有機器人基礎設施的無縫整合
OM1 的模組化設計讓開發者能創建既在雲端數位環境中運行、又在實體機器人硬體上操作的 AI 代理,架起了虛擬 AI 助手和具身智能之間的橋樑。
FABRIC 協議:機器人網路的信任層
FABRIC 是 OpenMind 在機器人基礎設施領域最具創新的貢獻。該去中心化協調協議使不同廠商的機器人能夠驗證身份、共享上下文資訊,並在無中央監管的情況下安全協作。
該協議解決了現代機器人面臨的一個根本難題:孤立的廠商生態系統中的機器無法利用集體智慧,也無法協調完成複雜任務。FABRIC 通過構建基於區塊鏈的信任層,在保證安全性的同時,實現了跨機器人平台的開放協作。
FABRIC 的核心功能:
- 身份驗證:機器人能夠認證彼此的憑證和能力
- 上下文共享:機器間交換環境數據和任務資訊
- 安全協調:為敏感操作提供加密通訊通道
- 學習傳播:無需人工干預,知識瞬時傳遞
Liphardt 教授用語言學習來說明 FABRIC 的潛力:當一台機器人掌握了一門新語言,能立刻將此能力分享給整個網路,避免多台機器重複訓練。
OpenMind 與傳統機器人技術的比較
傳統機器人 | OpenMind 方法 |
---|---|
單一廠商生態系統 | 硬體無關平台 |
需要人工編程 | 基於大型語言模型的自然語言控制 |
孤立的機器學習 | 全網知識共享 |
專有通訊協議 | 開源 FABRIC 標準 |
漫長的開發週期 | 快速部署與迭代 |
傳統機器人企業重點多在硬體開發和專有軟體棧,形成廠商鎖定。OpenMind 的策略則類似智慧手機產業的發展歷程,安卓開放平台促使多廠商迅速創新和普及。
該公司強調軟體優先,讓機器人製造商專注機械工程,同時借助成熟的智能基礎設施。
市場影響與競爭分析
融資狀況
OpenMind 本輪 2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獲得了傳統風投和加密領域基金的共同青睞。Pantera Capital 的領投表明業界對區塊鏈技術與機器人基礎設施融合的高度信心。
知名投資方包括:
- Pantera Capital(領投)
- Coinbase Ventures
- Ribbit Capital
- Digital Currency Group
- Pebblebed(聯合創始人 Pamela Vagata 曾共同創辦 OpenAI)
- Pi Network Ventures
多元化的投資陣容體現了機器人領域既需傳統 AI 專業知識,也需去中心化基礎設施能力的共識。行業分析認為,Pantera Capital 的參與釋放了強烈信號,表明區塊鏈和機器人基礎設施融合前景被看好。
產業定位
OpenMind 聚焦智能層而非硬體製造,避免與 Boston Dynamics、Tesla Bot、Agility Robotics 等廠商直接競爭。此策略使公司成為機器人生態的基礎設施提供者。
類似於谷歌安卓系統為三星、LG 及眾多廠商的設備提供動力,OM1 有望成為機器人平台的標準操作系統。
市場優勢:
- 去中心化機器人協調的先發優勢
- 斯坦福大學學術背書的強大實力
- 開源開發模式促進社群採納
- 與硬體製造商合作共贏而非競爭
- 區塊鏈整合解決安全與信任問題
投資風險與市場挑戰
技術實現難題
在多樣化硬體平台上部署 OM1 面臨顯著工程挑戰。不同機器人製造商使用的感測器、執行器和控制系統各異,需進行大量適配與測試以保證廣泛相容。
FABRIC 協議中的區塊鏈部分帶來網路延遲、計算資源需求及能耗等複雜問題,而這對行動機器人尤為關鍵。
市場採納障礙
廠商阻力:現有機器人公司可能抵制開放原始碼平台,擔心削弱自身競爭優勢和專有權益。
監管關注:去中心化機器人網路可能引起安全監管機構及政府部門對無中央控制自主機器協調的審查。
競爭時間窗口: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巨頭正在開發自有機器人平台,擁有雄厚資源和成熟雲基礎設施。
財務可持續性疑問
OpenMind 的商業模式尚不明確,需在保持開源理念和競爭力定價的前提下,探索透過授權、服務或 FABRIC 網路交易費等方式實現營收。
未來展望與開發時間表
近期里程碑
OpenMind 計劃在初期機器人狗部署基礎上,2025 年內支援類人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輛。與 DIMO(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的合作展現了車輛與機器人通信協議的早期進展。
關鍵開發目標包括:
- 2025年底前支援 TurtleBot 3 和類人機器人
- 製造業工業自動化試點
- 與主要家電廠商的消費家用機器人整合
- 與 DIMO 網路的車輛-機器人協調示範
長期市場願景
公司展望未來家庭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及工業機器將組成協調網路,實現資訊與能力的無縫共享。這種「智慧物聯網」將變革從養老照護到災難應變的多個行業。
潛在應用場景:
-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協調交通與服務機器人
- 醫療系統中機器人共享病患資料與協同照護
- 供應鏈自動化,倉儲及配送機器人協作
- 家庭自動化生態,管理能源、安全及維護
常見問題:OpenMind 機器人操作系統
OM1 有何不同於現有機器人軟體? OM1 提供硬體無關功能,內置大型語言模型,使機器人能理解自然語言並跨不同廠商平台適應行為,無需人工編程。
FABRIC 協議如何保障機器人安全? FABRIC 採用區塊鏈身份驗證及加密通訊,支持去中心化機器人間安全協作,無單點失效。
哪些類型機器人可使用 OpenMind 平台? OM1 支援四足機器人、類人機器人、自動駕駛車輛及工業自動化系統,依托硬體抽象層和插件架構。
OpenMind 計劃如何盈利? 雖尚未披露具體策略,潛在收入來源包括授權費、開發服務費及 FABRIC 網路交易費。
投資者面臨的主要風險? 關鍵風險涵蓋跨硬體的技術實現難度、廠商採納阻力、監管審查以及來自大型科技公司的競爭。
OM1 何時可商業化? OpenMind 已部署 10 隻機器人狗進行測試,計劃 2025 年內擴展對類人機器人和自動駕駛車輛的支援。
區塊鏈組件如何影響機器人效能? FABRIC 去中心化協議增加通訊開銷,但安全協調和知識共享的優勢彌補了延遲,適合大多數協作機器人應用。
哪些行業最受益於 OpenMind 技術? 主要目標市場包括智慧製造、自動運輸、養老照護、家庭自動化及災難應變,機器人協作帶來顯著價值。
核心要點總結
- OpenMind 獲得 Pantera Capital 領投的 2000 萬美元融資,開發通用機器人操作系統 OM1 和去中心化協調協議 FABRIC
- 公司定位為「機器人領域的安卓」,提供硬體無關平台,實現不同廠商機器人無縫協作
- 斯坦福教授 Jan Liphardt 領導,專注智能基礎設施而非硬體製造,具備廣泛產業採納潛力
- FABRIC 協議透過基於區塊鏈的身份驗證和信任層,實現機器人間安全通訊和知識共享
- 成功依賴於克服技術複雜性、廠商阻力及與大型科技公司競爭的挑戰
OpenMind 互聯智能機器的願景標誌著機器人系統從孤立走向協作網路的根本轉變。儘管技術和市場挑戰仍然巨大,但其融資成功和學術支持為其引領下一代機器人基礎設施奠定了基礎。最終成敗將取決於執行速度、產業合作及對機器人製造商和終端用戶的明確價值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