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akeSwap CAKE代幣經濟學3.0:通縮革命的邏輯與挑戰

PancakeSwap 近日宣佈啟動 CAKE 代幣經濟學 3.0,全面改革其代幣發行與銷毀機制。這是自2021年以來第三次重大升級,旨在解決長期存在的通脹與流動性分散等問題。透過削減排放、加速銷毀以及簡化權益規則,CAKE 正從「無限供應」轉型為稀缺資產,為 DeFi 市場建立全新的價值錨定範式。

PancakeSwap 推出 CAKE 3.0:提升銷毀、降低排放
圖片來源於 X

為何升級?歷史問題與市場倒逼

CAKE 早期的經濟模型曾助其迅速崛起——透過高額流動性挖礦獎勵吸引用戶,使 PancakeSwap 在2023年佔據BNB Chain 70%的DEX市佔率。但「無上限增發」機制逐漸暴露出缺陷:

  • 通脹壓力:年通脹率超過12%,每日排放4萬枚CAKE(約130萬美元),持幣者承受持續拋壓;

  • 競爭力下降:Uniswap V4 引入動態手續費與分層流動性、SushiSwap 則加強質押分潤,CAKE 的單一挖礦模式難以留住資金;

  • 社區治理低效:veCAKE 機制複雜,普通用戶參與門檻高,提案投票率不足15%。

此次升級的直接導火線為2024年8月啟動的「代幣銷毀試點」,截至2025年3月累計銷毀超過2500萬枚CAKE(約8.5億美元)。價格短期上漲20%的反應證實通縮策略有效,促使團隊將其升格為制度性改革。

CAKE 3.0 核心升級:通縮、簡化與跨鏈協同

新模型圍繞三大目標展開:降低通脹、增強實用性、擴大跨鏈優勢,具體措施如下:

供應上限與排放減少

  • 設定2030年前總供應量減少20%的目標,年通脹率從12%降至4%;

  • 日排放量由4萬枚降至2.25萬枚,減少43.75%的拋壓。

強化銷毀機制

  • 交易費銷毀:每筆交易自動銷毀0.05% CAKE(預計年銷毀量提升30%);

  • 生態收入再投資:NFT 市場與預測功能的2%收入用於銷毀,形成「收入增長-銷毀加速」的正循環。

去複雜化的代幣治理

  • 取消 veCAKE 質押與加權投票,改為「持幣即治理」模式,降低參與門檻;

  • 多鏈同步銷毀:支持BNB Chain、Polygon、Base等12條鏈直接銷毀CAKE,提升跨鏈資本效率。

JuCoin 研究院數據顯示,升級後CAKE持幣地址單周增長18%,但前十大地址中有2個巨鯨減持超過30%,顯示市場對收益下滑的短期擔憂。

市場影響:價格波動、流動性遷移與監管風險

  • 散戶信心回升:通縮敘事吸引長期投資者,持幣數量低於1萬枚的地址占比提升至67%;

  • 機構策略分化:部分對沖基金將CAKE納入套利策略,利用跨鏈價差獲利(如Base鏈CAKE一度溢價3%);

  • 流動性再分配:BSC鏈TVL下降7%,但Polygon與Base鏈TVL分別上升12%,多鏈佈局發揮緩衝效果。

然而,風險不容忽視:

  • 短期流動性危機:排放減少可能導致中小型LP退出,加劇滑點風險;

  • 治理分歧加劇:部分veCAKE持有者抗議被剝奪權益,有意發起分叉;

  • 監管不確定性:香港金管局正審視代幣銷毀行為是否合法,若界定為「市場操控」可能觸發法律風險。

投資者可透過 JuCoin 鏈上數據工具,實時追蹤銷毀進度與巨鯨持倉變化,調整應對策略。

未來展望:從代幣改革到 DeFi 生態重構

若 CAKE 3.0 模型順利推行,可能引發以下變化:

競爭格局重塑

Uniswap、Trader Joe 等其他DEX或將效仿通縮模型,加速洗牌;

RWA 融合加快

PancakeSwap 計劃將部分銷毀資金投資美債等低風險資產,為CAKE提供收益支撐;

監管協同窗口

簡化模型有望加強與監管機構對接,促進香港、新加坡等地DeFi專法落地。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CAKE 3.0 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投資邏輯的轉捩點——代幣價值從「挖礦產出驅動」轉向「實際需求驅動」。用戶可模擬不同通脹情境下的長期收益,優化資產配置策略。

Neason 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