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icle Network 的技術架構與核心價值
自 2022 年成立以來,Particle Network 始終聚焦於解決 Web3 多鏈生態的碎片化問題。其核心產品「鏈抽象」技術通過模組化的 Layer-1 區塊鏈,將用戶與開發者從複雜的多鏈交互中解放出來。這一技術實現了三大核心功能:
-
通用帳戶: 用戶可通過單一地址管理所有鏈上的資產,無需手動切換網絡或創建多個錢包。例如,比特幣錢包 UniSat 可直接控制以太坊鏈上的智能合約帳戶,解決了 BTC 與 EVM 生態的交互壁壘。
-
通用流動性: 依託分佈式 Bundler 節點和原子跨鏈交易,用戶可在任意鏈上交易任意代幣。例如,用 Solana 的 SOL 直接購買 Base 鏈上的 Meme 幣,無需手動跨鏈橋接。
-
通用 Gas: 支持以任意代幣支付 Gas 費用,後臺自動兌換為原生代幣 PARTI 進行結算,降低用戶操作門檻。
這種設計使 Web3 應用的使用體驗接近 Web2,用戶無需感知底層區塊鏈的差異。截至 2025 年 3 月,Particle Network 已支持超過 70 條公鏈,並與 Arbitrum、zkSync 等頭部項目達成合作,累計處理交易量突破 1.2 億筆。

近期突破:從測試網到主流交易所認可
2025 年 3 月,Particle Network 迎來兩大里程碑:
幣安打新創紀錄: 3 月 25 日,其代幣 PARTI 登陸幣安錢包鏈上打新,超募 16389.22%,籌集 326,963 枚 BNB(約 2.08 億美元),創下幣安歷史最高認購記錄。
主網 V2 上線: 引入雙重質押機制($PARTI 與 Babylon 的 BTC 質押)和聚合數據可用性(AggDA),結合 Celestia、NEAR DA 等多方案提升網絡去中心化水平,同時推出首個鏈抽象交易平台 UniversalX,支持 20+ 鏈的實時跨鏈交易。
值得關注的是,UniversalX 通過鏈抽象技術實現了 CEX 級體驗:用戶可混用不同鏈的代幣購買資產(如以太坊 USDT 購買 Solana 代幣),並支持法幣直接入金。這種「全鏈上非托管+低門檻」模式,使其上線 3 個月即吸引 85 萬註冊用戶,日活突破 22 萬。
挑戰與行業競爭格局
儘管技術領先,Particle Network 仍需應對三重挑戰:
用戶認知差異
傳統 Web2 用戶(如法幣入金群體)與 Web3 原生用戶對鏈抽象技術的理解存在斷層,需通過教育計劃(如 Bitso Academy)簡化交互流程。
監管壓力
印尼等新興市場對跨鏈交易的合規審查趨嚴,Particle Network 需通過鏈下 KYC 驗證和持牌結算方降低風險。
技術成本
跨鏈數據同步依賴高精度建模,需要優化節點效率,降低開發成本。
在競爭層面,NEAR 的鏈簽名、Avocado 的 Gas 代付方案均試圖分食市場。但 Particle Network 憑藉 BTC Connect 技術(連接比特幣與 EVM 生態)和模組化架構(兼容 Cosmos SDK 與 EVM),在異構鏈支持上建立壁壘。
未來展望:從基礎設施到全鏈經濟網絡
根據路線圖,Particle Network 將在 2025 年 Q2 擴展 UniversalX 至 50+ 鏈,並集成 DeFi 衍生品交易;Q4 計劃推出「鏈抽象元宇宙」,用戶可通過 VR 參與跨鏈資產定制。長期目標則是構建「統一帳戶層」,連接 80% 的鏈上用戶與流動性,成為 Web3 的底層入口。
對於開發者,其即將推出的通用 SDK 將大幅降低多鏈 DApp 開發門檻;對於普通用戶,JuCoin 等平台或成為其鏈抽象資產的關鍵流通樞紐。
Web3 互操作性的範式革新
當用戶用比特幣錢包操作以太坊智能合約,當 Solana 代幣在 Polygon 鏈上實時結算,Particle Network 的鏈抽象技術正在重塑多鏈交互規則。這種革新不僅是技術突破,更是對「用戶主權」的回歸——讓價值流動不再受限於鏈的邊界,而是圍繞人的需求自由重組。在可預見的未來,鏈抽象或將成為 Web3 的默認配置,而 Particle Network 已在這場變革中占據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