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ck AI 把「治理=資料驅動的持續決策」落到鏈上:用 AI 代理生成提案、評估風險並跨鏈執行,透過委託與自動化緩解 DAO「投票參與低、流程緩慢」的通病。官方資料將其定義為「Web3 的 AI 治理層」,支援多鏈接入與自動執行,近期宣布 Q 代幣登陸交易所的時間窗,生態關注度提升。
本篇 Token Insights 文章從專案定位、技術架構、Q 代幣經濟學、生態與近期進展、路線圖與風險等面向解析 Quack AI 的跨鏈治理閉環。
摘要:Quack AI 以 AI 代理驅動的治理引擎連接多鏈 DAO,提供委託投票、自動執行與全鏈稽核;Q 代幣承載治理與激勵,配合生態擴展與交易所上架窗口,形成「規模化治理」的抓手。
定位:Quack AI 解決了什麼?
Quack AI 的目標是把 DAO 的「人治流程」改造為「機器先行、人工兜底」的治理棧:AI 代理基於鏈上投票史、論壇語義與市場資料生成/篩選提案,給出風險評估與執行計畫,再由社群配置閾值與權限落地。Linea 的應用頁顯示其支援委託投票與跨鏈自動執行,降低治理摩擦與 Gas 成本;面向使用者與協議方,Quack AI 提供「被動參與」的路徑(如把投票權委託給可信委託人或 AI)。
相較常見的「快照 + 人工執行」模式,Quack AI 強調端到端自動化:從提案擬稿、要點萃取、風險評分,到鏈上多步交易執行與回滾策略,盡量把人為延遲與傳導誤差降到最低。官方 GitBook 將其概括為「面向協議、DAO 與代理的 AI 治理層」。
誰會用到 Quack AI
協議與 DAO:把「治理—營運—合規」接入一套可稽核工作流,降低人力成本與決策時延。
錢包/聚合器:為使用者開放「委託—覆核—一鍵執行」的治理入口,提高參與率。
機構與 RWA 團隊:需要稽核就緒的治理日誌、閾值簽批與多鏈同步能力。
技術架構:治理代理 × 跨鏈路由 × 自動執行
Quack AI 的技術棧可抽象為三層:治理代理(Agents)、跨鏈路由與整合、自動執行與稽核。三層相互配合,把「提案—投票—執行—回溯」拉成一條可驗證鏈路。
治理代理 Agents
Quack AI 的代理會持續抓取治理論壇、鏈上參數與行情資料,結合歷史投票與情緒訊號給出提案摘要、利弊分析與投票建議;當被授權時,還能自動起草/提交提案或觸發預設動作。第三方科普與交易所部落格均將其描述為「首個 AI 驅動的鏈上治理協議」,核心在於自動化與可稽核,而非「取代人類」。
跨鏈路由與整合
Quack AI 面向多鏈治理場景設計:CoinMarketCap 頁面顯示其已接入 BNB、Base、Arbitrum、Linea、Avalanche、Metis、Taiko、DuckChain 等生態,便於 DAO 在不同執行環境中保持一致流程;Linea 官方頁也展示其在以太坊 L2 上的委託與執行特性。這意味著一個提案可以在多鏈上統一度量進度、狀態與稽核紀錄。
自動執行與稽核
在通過閾值/多簽後,Quack AI 的執行器會把多步交易聚合為一次跨鏈動作(例如調整費率、白名單或參數),並在鏈上生成時間戳與可匯出日誌。此類「自動執行 + 低 Gas」賣點在官方與媒體報導中反覆出現,適合對流程合規與回溯要求高的團隊。
代幣經濟學(Q):數量、分配、用途
Quack AI 的原生通證為 Q。根據資料站公開資訊,Q 將於 2025-09-02 07:00 UTC 開放交易,並同步上線永續合約;這為後續流通與價格發現提供主流場域。
供應與分配
截至發稿,官方尚未公開完整總量與分配細則;多家資料與媒體僅披露融資規模與即將上線節點。研究與參與宜以白皮書與上鏈資訊為準,避免引用未經證實的第三方「估算表」。 (參考:融資資訊與用戶規模的新聞稿已在多家財經媒體發佈。)
用途與價值
- 治理與委託:Q 作為治理與委託的計量單位,匹配「人機協同」的投票與代理權限。
- 激勵與質押:向活躍治理地址、代理與資料喂價者分配激勵;質押可獲更高的委託/執行額度與信譽權重(以官方發布為準)。
- 費用與服務:跨鏈執行、稽核匯出與策略模板等進階功能可採 Q 計費或折抵。
用途框架來自 GitBook 與官方定位,具體費率與權重以最終白皮書為準。

生態與合作
Quack AI 的多鏈發佈策略帶來「自帶生態」特徵:一方面對接 L2 與公鏈側的治理與金庫需求,另一方面與錢包、治理前端與交易所合作,降低參與門檻。Linea 官方應用頁展示的委託投票與跨鏈執行,為其在以太坊二層的可用性背書。部分資訊亦提到其「治理護照(Governance Passport)」與「AI 委託」機制用於提升參與率。
用戶與資料面
新聞稿稱 Quack AI 用戶超 200 萬、獲 360 萬美元融資,定位為「治理基礎設施層」;其亮點是委託保持參與連續性與全鏈可稽核紀錄,以滿足合規/稽核需求。此類數據屬官方對外口徑,建議與後續鏈上與月報交叉核驗。
近期進展
交易所上架:主流交易所公告已明確 Q / QUSDT 永續的時間點。
多鏈整合:官方與資料站口徑顯示已覆蓋 BNB / Base / Arbitrum / Linea / Avalanche / Metis / Taiko / DuckChain 等生態;適配更多 DAO 工具鏈為近期方向。
產品文章:團隊在 GitBook 與部落格持續更新「AI 驅動治理」的方法論與開發者指南,強調模組化與跨鏈執行範式。
路線圖
完善委託與權限模板、跨鏈執行 SDK、治理看板的稽核匯出與閾值策略;開放更多 L2/側鏈與治理前端的「即插即用」適配,推出治理資料 API 與風險評分服務;把「AI 代理—人工覆核—自動執行」固化為行業標準,形成多鏈統一治理層與金庫自動化能力。
FAQ
Quack AI 與傳統治理工具的差異?
核心是 AI 代理 + 自動執行 + 多鏈一致性,把提案、投票與執行拉通,並提供可匯出的稽核紀錄。
可以在什麼鏈上用 Quack AI?
資料站與官方口徑顯示已覆蓋 BNB、Base、Arbitrum、Linea、Avalanche、Metis、Taiko、DuckChain 等生態。
Q 何時上線交易所?
2025-09-02 07:00 UTC 開放交易,並上線 QUSDT 永續。
是否有完整的代幣分配表?
目前未公開完整細節,請以白皮書與鏈上資料為準;避免引用不具權威性的「二手圖表」。
對 DAO 的直接好處?
更高的參與率(委託/自動化)、更快的執行、以及跨鏈一致的稽核軌跡,有助於把「治理延遲」轉為「營運效率」。
關鍵要點總結
定位:Quack AI 是 Web3 的 AI 治理層,聚焦「提案—投票—執行—稽核」的自動化與跨鏈一致性。
技術:委託投票、跨鏈自動執行與日誌稽核在 L2 場景已可用。
代幣:Q 用於治理、激勵與潛在費用折抵;交易所上架為流通與價格發現提供場域。
生態:多鏈整合為 DAO 與錢包提供「即插即用」治理層,並以融資與用戶成長訊號強化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