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 Network為何成為跨鏈基礎設施的關鍵玩家
自2018年推出Overledger操作系統以來,Quant Network始終專注於解決區塊鏈產業的核心痛點——互操作性。透過連接比特幣、以太坊、Hyperledger等超過45條區塊鏈網路,Quant打造了一條“鏈上高速公路”,讓企業無需重構現有系統即可接入多鏈生態。截至2025年5月,其代幣QNT市值突破12億美元,成為受監管金融領域最受矚目的區塊鏈項目之一。

這篇Token Insights文章深入探討了Quant Network的Overledger技術架構、QNT代幣的通縮模型及其在跨境支付、CBDC等領域的實際應用場景。
Overledger:區塊鏈世界的「翻譯官」
Quant的核心技術Overledger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區塊鏈,而是一個位於不同鏈之上的互操作性層。此設計使其具備三大獨特優勢:
-
API驅動:企業可透過標準化介面直接調用跨鏈功能,例如將SWIFT系統的交易資料與以太坊智慧合約自動同步;
-
相容傳統系統:醫療機構可藉由Overledger在符合GDPR前提下,跨鏈共享病患資料;
-
防分叉機制:即便某條鏈發生分叉,Overledger仍可確保跨鏈通訊的一致性。
2025年4月推出的Overledger 2.2.0版本進一步提升效能,支援比特幣閃電網路主網接入,並將API回應速度提升至毫秒級。此升級大幅降低金融機構的鏈上結算延遲,跨境支付成本相較傳統模式減少約72%。
QNT代幣:通縮模型與真實需求驅動
QNT代幣的經濟模型體現出Quant團隊對長期生態價值的重視。總供應量固定為1461萬枚,並透過兩種機制實現通縮:
-
授權鎖定:企業使用Overledger API需按年支付費用,費用以法幣計價後兌換為QNT並鎖定12個月。目前約有200萬枚QNT(占總流通量16.5%)處於鎖定狀態;
-
歷史銷毀:2018年ICO後永久銷毀940萬枚代幣,進一步強化其稀缺性。
從需求端來看,QNT的價值與Quant實際業務增長高度綁定。例如,參與歐洲央行數位歐元(CBDC)試點需大量API調用,直接推升QNT購買需求。2025年第一季,Quant生態的API調用量季增37%,同期QNT價格由68美元上升至84美元,驗證了“使用即挖礦”的價值捕捉邏輯。
風險與機遇並存的監管博弈
Quant的競爭優勢在於其對合規性的前瞻性佈局。早在2021年,其技術即通過英國FCA監管沙盒測試,並深度參與歐盟MiCA法規的制定諮詢。此“監管友善”特性使其成為各國央行探索CBDC的首選合作夥伴。
然而,潛在風險亦不可忽視:
-
政策波動:美國川普政府近期表態反對CBDC,可能影響Quant在北美市場的擴展;
-
技術競爭:Polkadot、Cosmos等協議持續升級跨鏈功能,爭奪企業客戶;
-
流動性風險:QNT流通量僅1207萬枚,散戶投資者須警惕大額交易引發的價格劇烈波動。
從跨境支付到醫療:Quant的跨產業實踐
Quant的技術正重塑多個產業的底層協作模式:
-
金融基建:與SWIFT合作開發區塊鏈閘道器,將跨境結算時間從3天縮短至10秒內;
-
醫療資料:德國醫療機構利用Overledger實現跨院病患資訊共享,確保符合法規;
-
供應鏈管理:沃爾瑪亞太分部透過Quant Flow自動化商品溯源,庫存周轉效率提升23%。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在CBDC領域的突破。Quant的RTT(實時代幣化)技術被應用於ECB數位歐元測試中,可實現債券、票據等傳統資產的鏈上瞬時發行與流通。若該項目最終落地,Quant或將成為萬億級CBDC生態的核心技術供應商。
未來發展的三大引擎
Quant Network的長期價值將取決於三大關鍵變數:
-
CBDC採用率:全球已有30多家央行啟動數位貨幣試點,Quant需鞏固其技術供應商地位;
-
企業API滲透率:2025年企業區塊鏈支出預計達190億美元,Overledger的易用性將是關鍵競爭優勢;
-
開發者生態規模:Quant近期推出的多鏈DApp SDK,將決定是否能吸引足夠開發者建構應用場景。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QNT的價格波動可能會隨著政策與技術進展而持續放大。建議重點關注Quant官網披露的鏈上API調用量、企業合作成長等基本面數據,而非短期市場情緒。像JuCoin的鏈上數據分析工具可提供即時決策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