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摘要
- 智能帳戶是一種基於智能合約的錢包,能夠實現對用戶身份、安全性和交易的可編程控制。它們突破了外部帳戶(EOAs)的限制,使錢包可以自定義驗證方式、Gas 支付方式以及交易流程。
- 在以太坊 ERC-4337 標準的支持下,智能帳戶引入了 UserOperations、Bundlers、EntryPoint 合約和 Paymasters 等基礎設施組件。這些組件抽象化了傳統的交易流程,使智能錢包無需更改共識層即可實現完整功能。
- 截至 2025 年,全球已部署超過 2,500 萬個智能帳戶,累計執行操作超過 1.3 億次。這一趨勢標誌著鏈上用戶引導和互動體驗的重要轉折點。
- Safe、MetaMask、Alchemy 和 StackUp 等主流平台正在構建智能帳戶基礎設施,推動從免 Gas 交易、可編程訪問控制到動態安全策略等多樣化用例。
- 隨著區塊鏈生態的成熟,智能帳戶正成為 Web3 用戶層的核心基礎,使用戶在保持去中心化與自託管的同時,獲得更加個性化、安全且直觀的 dApp 互動體驗。
在以太坊的歷史中,用戶主要透過外部帳戶(EOA)訪問網絡。EOA 是一個簡單的地址-私鑰對,每筆交易都需要用戶私鑰簽名授權。儘管這種結構是以太坊安全模型的基礎,但它對錢包行為設置了嚴格限制。EOA 無法執行邏輯判斷,除簽名外無法進行其他驗證,也無法根據不同應用場景調整安全策略。這種設計隨著 dApp 複雜度的增加,逐漸成為用戶引導和易用性的瓶頸。
智能帳戶的出現,代表了區塊鏈用戶與去中心化系統互動方式的根本變革。作為智能合約實現的錢包,智能帳戶的行為由可編程邏輯定義,而非由協議層規定。這種架構讓用戶可以自定義驗證模型,自動化操作流程,並將特定應用邏輯整合進錢包本身,從而實現更安全、更靈活、更符合主流用戶與開發者預期的 Web3 使用體驗。
此文將深入探討智能帳戶如何將區塊鏈錢包轉變為可編程、以用戶為中心的代理,重新定義 Web3 生態下的安全性、自動化與互動方式。
什麼是智能帳戶?
智能帳戶是一種由智能合約實現的錢包,而不是傳統的私鑰地址對。不同於只能使用固定簽名驗證邏輯的 EOA,智能帳戶允許用戶自定義交易授權方式、錢包行為規則和手續費支付方式。例如,使用者可以設定高金額交易需多簽名確認,敏感操作添加時間延遲,或僅在滿足特定鏈上條件時執行交易。這些功能並非外掛,而是內建於錢包程式碼中的原生邏輯。
智能帳戶的核心理念是「帳戶層級的可編程性」。使用者不再受限於 MetaMask 這類單一私鑰錢包,而是可以根據自身風險偏好、使用習慣和互動應用定制錢包行為。有些錢包支援 session key,讓使用者對特定 dApp 擁有臨時訪問權限;也有些錢包整合社交恢復機制,讓可信聯絡人在使用者遺失憑證時協助恢復訪問。
此外,智能帳戶還支援靈活的手續費策略。使用者可選擇用任意 ERC-20 代幣支付 Gas,也可以由 dApps 透過 Paymaster 模式為用戶代付交易費用。這個機制解決了「首次上鏈必須先買 ETH」這一普遍門檻,為主流使用者提供無摩擦的上手體驗。
ERC-4337 如何推動智能帳戶發展?
ERC-4337 是推動智能帳戶在以太坊落地的關鍵標準。該標準於 2021 年底提出,2023 年主網部署,作為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的一種形式,使錢包行為可編程而無需更改以太坊共識層。
ERC-4337 引入了名為 UserOperation 的新物件類型,開啟了獨立於傳統交易流程的操作通道。使用智能帳戶的用戶不再簽署標準交易,而是簽署包含操作意圖、Gas 參數與輸入資料的 UserOperation。所有 UserOperations 會匯聚到一個與傳統 Ethereum Mempool 不同的操作池中,由稱為 Bundler 的專業節點打包多筆操作為一筆交易並提交至鏈上 EntryPoint 合約。
EntryPoint 會調用錢包自定義的驗證邏輯驗證每筆操作,然後按錢包設定的執行方式完成操作。這種機制將簽名驗證與交易邏輯從底層協議中剝離出來,轉移至使用者空間,使其可升級、可稽核、可組合。
Paymasters 則作為可選的交易中繼者,代表使用者支付費用。它們可制定多樣化的激勵策略,比如僅支援新用戶、設定質押門檻、或根據使用頻率提供補貼獎勵。此機制支援了如免 Gas 引導、錢包即服務(WaaS)和 dApp 主導的小額交易等全新使用者體驗範式。
實際應用與優勢
智能帳戶並非概念驗證,而是真正改變使用者鏈上互動模式的技術。在 DeFi 中,它們可以實現自訂的自動再平衡、定期存入協議,或根據設定的清算門檻自動執行策略。使用者無需每一步都手動簽名執行,可將邏輯直接寫入錢包,由錢包代表執行。
在遊戲場景中,智能帳戶可透過 session key 實現短期訪問,避免頻繁彈出簽名視窗;在 NFT 領域,則可支援批量鑄造、延遲揭示或時間鎖轉移等機制,簡化複雜互動同時保障用戶主權與加密安全性。
對於企業與多簽團隊,智能帳戶支援基於角色的存取控制、多簽閾值策略以及動態授權系統,無需依賴鏈下協調或託管服務,即可在鏈上實現分散式資金管理、可編程薪資發放和自動合規處理。
Gas 費用抽象機制也取得了巨大成效。2025 年中數據顯示,87% 以上的 UserOperations 無需用戶自行支付 Gas,Paymasters 共計代墊超過 570 萬美元的手續費,顯示用戶對「dApp 承擔基礎設施成本」的期待已成為產業新常態。
生態發展與採用情況
過去兩年,智能帳戶生態系統迅速擴展。Safe(前 Gnosis Safe)率先推動多簽與權限控制用例,並對接 ERC-4337 支援動態驗證邏輯。MetaMask 推出智能帳戶模組,讓用戶可在熟悉介面中體驗進階功能。
領先平台包括:
- Safe:智能帳戶的重要實現方案
- Coinbase Smart Wallet
- Layer3 Wallet:面向消費者整合智能帳戶
- Gem Wallet
- Ambire Wallet
- Reown:通用錢包技術供應商
- Privy:身份與錢包基礎設施整合商

Alchemy、Gelato、StackUp、Etherspot 等基礎設施供應商也已提供 API 與 SDK,協助開發者快速部署支援打包器與 Paymaster 的智能帳戶錢包,加速產品上線並實現跨鏈整合。
截至 2025 年第 2 季,已部署超過 2,550 萬個智能帳戶,UserOperations 累計達 1.32 億次,覆蓋 Ethereum 主網、Optimism、zkSync、Arbitrum 等網絡。Layer 2 憑藉其低 Gas 成本與模組化結構,成為測試錢包創新邏輯的理想環境。


Web3 錢包的新標準
智能帳戶正重塑 Web3 的錢包層架構。它們讓錢包具備可編程性、可組合性與自我治理能力,消除長期以來限制加密採用的可用性與安全性障礙。曾需後端服務或託管方案實現的功能,如社交恢復、免 Gas 交易、定時自動化與角色權限控制,如今都能原生內建在錢包中。
ERC-4337 引入的架構正成為這場轉變的核心骨幹。隨著開發者將智能帳戶整合至移動 dApp 與 Layer 2 錢包中,使用者也開始習慣無需持幣即可無縫上鏈,智能合約與使用者帳戶的界線正在逐漸模糊。
在這個新範式中,錢包不再只是密鑰,而是能理解並執行用戶意圖的智慧代理人。智能帳戶不是某項附加功能,而是去中心化網路中以用戶為核心的安全基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