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原本僅應用於加密貨幣領域,如今已成為現代戰爭中的戰略資產。全球各大國防機構——包括美國國防部、北約與中國解放軍——正積極研究並試行基於區塊鏈的系統,以提升作戰安全性、後勤效率與戰場協同能力。根據2025年《MDPI》評論,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架構為敏感資料管理、加密通訊與任務自動化提供了防竄改的技術基礎,特別適用於網路攻擊與資訊戰頻繁的非對稱戰爭環境。

衝突區中的資安防禦與通訊韌性

在數位戰爭的舞台上,通訊網路常成為首波攻擊目標。區塊鏈透過分散式儲存與加密共識機制,有效消除單點故障風險,使敵方難以攔截或竄改訊息。2024年《JETIR》研究指出,區塊鏈可強化盟軍間的資安協作,實現安全身份驗證、加密訊息傳輸與即時威脅情報共享。例如,北約成員可部署聯盟鏈,在不暴露敏感資料的前提下協同防禦。

軍事供應鏈:透明化與防竄改的後勤體系

戰時後勤體系極為複雜且易受干擾。區塊鏈可為軍事供應鏈提供端對端的可追溯性,確保從彈藥到戰機零件的每一環節皆可驗證與稽核。普華永道的國防報告指出,區塊鏈可追蹤如F-35戰機這類涉及全球1900多家供應商的資產生命週期。智能合約可自動執行採購、維修排程與庫存更新,降低人為錯誤與詐騙風險,為戰區中的後勤協調提供穩固支撐。

自主軍事系統與區塊鏈指令完整性

隨著無人機、地面機器人與AI監控系統的興起,自主軍事系統對安全可信的指令架構提出更高要求。區塊鏈可作為分散式控制層,確保任務參數、遙測資料與控制訊號的真實性與不可竄改性。2020年《歐洲科技期刊》提出一種基於區塊鏈的無人機通訊架構,能抵禦訊號欺騙並保障訊息完整性,特別適用於多機協同作戰場景,無需依賴易受攻擊的中央節點。

戰場情報與資料可信度

即時且準確的情報對戰術決策至關重要。區塊鏈可為戰場資料(如無人機影像、衛星圖像與感測器讀數)加上時間戳記並驗證其真實性,確保指揮官基於可信資訊做出判斷。美國陸軍在「戰場物聯網」(IoBT)研究中,將區塊鏈作為邊緣設備資料安全的基礎層,不僅防止資料被竄改,也促進跨軍種與盟軍間的安全情報共享,提升戰場態勢感知。

烏克蘭:區塊鏈賦能戰爭的實例

烏克蘭DAO拍賣國旗NFT籌得675萬美元,展現了區塊鏈資產在全球動員與數位外交中的潛力。此外,去中心化金融(DeFi)工具與加密預付卡也為流離失所的平民與前線人員提供了快速、無國界的金融援助。這些應用不僅提升了資金調度效率,也突顯了區塊鏈在戰時資源分配與社會動員中的靈活性與透明度。

區塊鏈軍事應用的挑戰與倫理爭議

儘管區塊鏈在軍事領域展現出諸多優勢,但其應用仍面臨不少挑戰與倫理爭議。首先,在如無人機即時協同等高頻場景中,區塊鏈的可擴展性仍是一大技術瓶頸。其次,與傳統軍事系統的整合性與能源消耗問題亦需審慎考量。更重要的是,若區塊鏈被用於協調自主武器或監控系統,將引發關於責任歸屬與人類監督的倫理問題。正如《MDPI》評論所指出,未來需建立明確的國際治理框架與技術標準,以確保區塊鏈在戰爭中發揮正向作用,而非助長無限制的軍事化。


Trade on JuCoin

Explore More From JuCoin:JuCoin Exchange |Twitter/X |Telegram |Discord |Ghost

Shogun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