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與Sam Altman的穩定幣支付野心
近日,全球支付巨頭Visa被曝正與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洽談合作,計劃推出一款支持穩定幣的自托管支付錢包。這一動作標誌著傳統金融與加密技術融合進入新階段——透過整合Visa的全球商戶網絡與Worldcoin的區塊鏈身份系統,雙方試圖將穩定幣支付推向主流市場。
若合作達成,使用者或可直接使用USDT、USDC等資產在全球6500萬商戶中消費,同時透過虹膜驗證保障交易安全。對加密行業而言,此舉可能成為穩定幣從「交易媒介」轉向「實用支付工具」的關鍵轉捩點。

為何傳統金融巨頭押注穩定幣
Visa的加密佈局早有端倪。2024年,其與騰訊金融科技合作推出跨境匯款服務,覆蓋超過10億微信用戶;同年與新加坡dtcpay合作發行數字貨幣Visa卡,實現法幣與加密資產的即時兌換。此次與Sam Altman的合作,則鎖定了一個更龐大的目標:利用穩定幣解決跨境支付的高成本與低效率問題。
目前,跨境匯款的平均手續費高達6.3%,且需3至5個工作日才能到账。而基於區塊鏈的穩定幣支付可將成本壓縮至1%以下,並實現秒級結算。Visa的介入將進一步降低使用者門檻——透過鏈上Visa卡功能,用戶無需手動操作加密錢包,即可直接調用穩定幣向合作商戶付款。這種「無感加密支付」模式,可能吸引數億傳統金融用戶嘗試數字貨幣。
Worldcoin的身份驗證如何賦能支付
Sam Altman的加密項目Worldcoin在此次合作中扮演核心角色。自2023年推出以來,Worldcoin透過虹膜掃描設備Orb為全球使用者生成獨一無二的「數字護照」(World ID),並構建了World Network區塊鏈生態。在此次合作中,World ID將用於支付錢包的身份驗證,結合Visa的KYC/AML系統,形成「生物識別+鏈上行為」的雙重合規框架。
這一設計解決了加密支付的兩大痛點:
-
匿名性導致的洗錢風險: 當使用者進行穩定幣支付時,系統會自動驗證其World ID並匹配鏈上交易記錄,既保護隱私又滿足監管要求。
-
用戶體驗的複雜性: 錢包支援法幣與穩定幣的自動兌換,用戶無需手動處理匯率與Gas費用。
目前,World Network已與加密卡服務商Rain達成技術合作,該公司曾為Optimism、Avalanche等公鏈提供鏈上支付解決方案。
技術挑戰與市場機遇
儘管願景宏大,Visa與Sam Altman的合作仍面臨多重挑戰。
技術層面: 如何在高頻支付場景中維持區塊鏈網絡的穩定性是關鍵。目前World Network的TPS(每秒交易數)約為1200筆,而Visa全球網絡的峰值可達6.5萬筆/秒。為此,開發團隊計畫引入混合共識機制,結合PoS(權益證明)與零知識證明(ZKP),將吞吐量提升至4000 TPS以上。
市場層面: 此次合作可能引發傳統金融機構的連鎖反應。例如,歐洲銀行BBVA已宣布通過Visa代幣化平台發行自有穩定幣,摩根大通則加速佈局企業級鏈上結算系統。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穩定幣支付的大規模落地意味著更低的跨境消費成本與更靈活的資產管理方式。在JuCoin等交易所,與支付場景密切相關的代幣(如XRP、Stellar)近期交易量顯著上升,反映出市場對合規加密支付基礎設施的期待。
監管合規與未來路徑
監管態度是決定項目成敗的核心變數。美國SEC此前曾對Worldcoin的虹膜數據收集展開調查,認為可能違反隱私保護法規。此次合作中,Visa與Worldcoin提出「選擇性披露」方案:用戶可自主決定向商戶披露的支付信息範圍,例如僅提供交易金額而隱藏錢包地址。這一設計試圖在隱私權與合規性之間尋求平衡。
根據路線圖,雙方計劃於2025年第二季度在東南亞、拉美等地區啟動試點。這些區域具有旺盛的跨境匯款需求,且監管環境相對寬鬆。從長遠來看,Visa或將聯合OpenAI開發AI驅動的風控模型,通過分析鏈上數據實時攔截可疑交易。對行業而言,這場實驗的成敗將決定穩定幣能否真正取代SWIFT等傳統系統,成為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