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NZ 區塊鏈的技術架構與核心優勢

2025 年 3 月 31 日,由德國遊戲開發商 Gunzilla Games 開發的 Layer-1 區塊鏈 GUNZ 主網正式上線。作為首個專為 AAA 級 Web3 遊戲設計的底層基礎設施,GUNZ 基於 Avalanche 子網構建,採用 Snowman 共識算法,支持每秒 12,000 筆交易(TPS),且 Gas 費幾乎為零,同時完全兼容 EVM 智能合約。這一技術特性使其能夠滿足高並發、低延遲的鏈遊交互需求,例如,其旗艦遊戲《Off The Grid》(OTG)目前已支持超過 1450 萬個錢包地址,累計交易量達 4.8 億筆。

GUNZ 的核心創新之一是“驗證者 NFT”機制——1 萬個驗證者節點通過持有 NFT 參與網路維護,並獲得手續費分成。這種設計將節點運營與遊戲生態深度綁定,例如,加密風投機構 Delphi Ventures 因此投資 600 萬美元以搶占驗證席位。此外,GUNZ 還提供白標 SDK 工具,允許傳統遊戲開發商快速集成區塊鏈功能,降低開發門檻,促進 Web3 遊戲的規模化落地。

什麼是 GUNZ
圖片來源於X

代幣經濟模型與市場表現

GUNZ 原生代幣 GUN 的總供應量為 100 億枚,初始流通量佔比 6.05%(約 6.045 億枚),其中 4% 透過幣安 Launchpool 分發。代幣用途涵蓋遊戲內道具交易、治理投票及節點激勵,形成「玩家獲取—交易—治理」的閉環經濟。舉例來說,玩家在《Off The Grid》中通過戰鬥獲得的 HEX 寶箱可解碼為 NFT 道具,並可直接通過 GUN 代幣在 OpenSea 等平臺進行交易。

市場對 GUN 的預期較為積極。在幣安 Launchpool 期間,用戶質押 BNB、FDUSD 和 USDC 的總規模突破 29 億美元,代幣首發價格定為 0.10 美元,首日交易量達 2000 萬枚。Gunzilla Games 還承諾將遊戲收入的 30% 用於回購並銷毀 GUN 代幣,以維持供需平衡。這一機制與 Axie Infinity 的 SLP 代幣模型形成對比,更加強調長期價值捕獲而非短期投機。

行業影響:從 Play-to-Earn 到 Play-to-Own 的升級

GUNZ 的推出標誌著鏈遊從「邊玩邊賺」(Play-to-Earn)向「邊玩邊擁有」(Play-to-Own)的轉型。以《Off The Grid》為例,其核心玩法為賽博朋克風格的大逃殺模式,玩家通過戰鬥獲得 HEX 寶箱並解碼為 NFT 道具,但遊戲並未強制要求玩家參與鏈上交易,而是將區塊鏈功能作為可選模組。這種設計既保留了傳統玩家的體驗,又為加密用戶提供了資產所有權保障,吸引了包括 PS5、Xbox 在內的主機用戶。

在生態合作方面,GUNZ 已與 Epic Games Store、OpenSea 及 NVIDIA 達成戰略合作,優化 NFT 流動性及遊戲渲染性能。例如,OpenSea 專門為 GUNZ 鏈上資產開設交易區,支持跨平臺道具流轉。此外,GUNZ 基金會計劃吸引更多工作室接入生態,探索用戶生成內容(UGC)與跨鏈資產互通,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

對於關注鏈遊與區塊鏈融合的讀者,可關注 JuCoin 研究院,深入了解去中心化技術如何賦能下一代遊戲經濟。

挑戰與未來展望

儘管前景廣闊,GUNZ 仍需應對多重挑戰:

  1. 行業競爭: 需要與 Immutable、Ronin 等成熟的鏈遊平臺爭奪市場份額,後者已積累了《Illuvium》等頭部項目。

  2. 監管風險: 美國 SEC 對代幣屬性的審查可能影響 GUN 的流通,特別是其與遊戲內經濟深度綁定的模式。

  3. 玩家留存: 鏈遊行業平均留存率不足 20%,《Off The Grid》必須透過持續內容更新(如 2025 年底推出的《Prisoner’s Dilemma》新篇章)來維持熱度。

從長遠來看,GUNZ 的目標是構建「遊戲即服務」(Game-as-a-Service)的開放生態。其技術路線圖包括開發跨鏈橋接工具、支援元宇宙互操作性協議,並計劃與 JuCoin 等平臺合作探索遊戲資產代幣化與 DeFi 的結合。若主網穩定性和生態擴展速度達標,GUNZ 或將成為 Web3 遊戲基礎設施的核心標的。

Neason 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