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I的核心定位與項目背景
Project MIRAI(MIRAI)是由日本頭部虛擬人公司Aww Inc.與Solana生態AI平台Holoworld聯合推出的去中心化虛擬偶像項目,旨在通過區塊鏈技術重構虛擬IP的價值分配體系。項目以頂流虛擬偶像imma(粉絲超86萬)為核心IP,結合AI生成技術與鏈上經濟模型,打造「虛擬人-粉絲-品牌」聯動的Web3生態。

這篇Token Insights文章深入探討了Project MIRAI代幣的技術架構、代幣經濟模型及市場影響。
2025年5月10日,MIRAI代幣預售超募1290萬美元,打破日本Web3項目募資紀錄,並於5月16日上線Binance Alpha,獲Jump Trading流動性支持,首日交易量突破1800萬美元。這一事件標誌著虛擬偶像經濟從中心化運營向社區共治的範式轉型。
技術架構:AI生成與鏈上確權
Project MIRAI的技術體系圍繞兩大支柱展開:
-
AVA AI引擎:通過3D掃描與深度學習技術,實現真人動作實時映射至虛擬形象,支援多語言互動與動態表情,用戶可生成個性化虛擬人並鑄造成鏈上NFT。
-
Mirai Terminal:計畫於2025年Q3上線的交互平台,整合打賞經濟(代幣支付)、品牌聯名池(限量數字商品眾籌)及智能合約驅動的收益分成機制,粉絲可通過MIRAI代幣參與生態治理。
技術亮點包括跨鏈相容性(支援以太坊與Cosmos)及零知識證明驗證用戶行為數據,保障隱私與透明度。
代幣經濟模型與市場動態
MIRAI代幣總量10億枚,分配機制呈現資源導向特徵:
-
團隊與合作夥伴:25%(含Aww Inc. 15%、Holoworld 10%);
-
預售投資者:30%(前100地址占比超60%);
-
生態基金:25%用於開發者激勵與品牌合作;
-
流動性池:20%分階段釋放以穩定價格。
市場表現方面,Project MIRAI上線幣安Alpha後市值一度突破2000萬美元,但需警惕兩大風險:
-
拋壓風險:投資者代幣自2025年Q3起分批解鎖,疊加流動性池分階段釋放,可能引發價格劇烈波動;
-
價值捕獲挑戰:生態收入依賴imma聯名活動與打賞分成,若未能孵化新IP或擴展應用場景,代幣可能陷入「MEME化」。
生態進展與潛在風險
生態合作與擴展
-
品牌聯動:與UNIQLO、Loft合作開發虛擬聯名商品,用戶可通過代幣參與限量眾籌;
-
VR場景:計劃2025年Q4推出虛擬演唱會功能,探索門票鏈上銷售新模式。
關鍵風險
-
監管審查:美國SEC對AI代理「證券屬性」的界定可能限制機構資金流入;
-
IP生命週期:imma已運營7年,面臨Z世代用戶審美疲勞風險;
-
技術依賴:AVA引擎依賴第三方數據源,節點故障可能導致服務中斷。
用戶可通過JuCoin質押指南學習如何管理持倉風險。
未來展望:虛擬偶像經濟的Web3範式
Project MIRAI的長期價值取決於兩大方向:
-
生態多樣性:需突破imma單一IP依賴,通過Mirai Studio吸引用戶生成原創虛擬人,構建UGC內容生態;
-
合規化路徑:整合RedotPay合規出入金通道,重點拓展東南亞與非洲市場,降低Web2用戶進入門檻。
若技術路線順利推進,MIRAI或成為連接虛擬偶像與區塊鏈經濟的標竿案例。當虛擬偶像成為鏈上資產的「靈魂」,代幣便是丈量其價值的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