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 Chain 主網上線的技術突破

近日,由 Aave 創始人 Stani Kulechov 主導的專屬 SocialFi 的 Layer2 網絡 Lens Chain 正式上線,標誌著 Web3 社交進入了可規模化的新階段。該網絡基於 ZKsync 的 ZK Stack 技術棧構建,結合 Avail DA 數據可用性層,實現每秒數千筆交易處理能力,並將 Gas 費降至以太坊的 10%。其核心創新包括:

Lens Chain 主網上線解析
圖片來源於X

GHO 穩定幣支付 Gas:

用戶使用 Aave 生態的 GHO 穩定幣支付交易費用,避免了原生代幣價格波動的影響,降低了使用門檻。

模組化社交協議(Lens V3):

提供賬戶系統、群組管理、內容分發等“社交原語”,開發者可靈活集成功能模組,快速構建 DApp。

Grove 存儲系統:

用戶可選擇在鏈上或 IPFS 存儲內容,並通過 NFT 化實現內容變現(例如付費訂閱、打賞分潤)。

這一技術架構解決了傳統社交媒體平台的中心化數據壟斷問題,使得社交圖譜和用戶行為數據真正歸個人所有。

SocialFi 生態的新機遇與參與路徑

Lens Chain 的上線已吸引 Orb(Web3 版 Twitter)、Soclly(鏈上 LinkedIn)等頭部應用遷移,並推出 250 萬美元的 Grant 計劃以吸引開發者。其生態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創作者經濟重構:

用戶轉發(Mirror)或收藏(Collect)內容可獲得 10%–30% 的收益分成,形成“社交挖礦”模式。

跨鏈協作潛力:

通過與 Uniswap、LayerZero 等合作,用戶可以在社交場景中直接完成 DeFi 交易、NFT 鑄造等操作,打破應用邊界。

數據資產化:

2800 萬社交關係上鏈確權,未來可通過 JuCoin 追蹤社交影響力價值。

對於普通用戶,參與路徑包括:

  • 零門檻體驗: 通過 GHO 支付實現無摩擦社交互動,例如在錢包集成 Lens 賬戶系統後,用戶可直接管理鏈上社交身份。
  • 內容變現: 創作者可利用 Grove 系統將文章、視頻 NFT 化,並在 NFT 市場上進行拍賣或訂閱銷售。

潛在挑戰與行業影響

儘管 Lens Chain 前景廣闊,仍需警惕三大風險:

技術驗證壓力:

雖然 ZK-Rollup 的 40 秒數據終局性優於傳統區塊鏈,但與 Twitter 每秒 50 萬條推文的吞吐量相比仍有差距,高頻社交場景可能受限。

監管合規性:

歐盟《數字服務法案》(DSA)可能要求鏈上內容審核,這與去中心化原則產生衝突,或迫使生態應用設立“鏈下黑名單”。

生態可持續性:

同類項目 Farcaster 曾出現日活下降 50% 的案例,需警惕用戶從“投機性參與”轉向長期留存的問題。

長期展望:Web3 社交的未來演進方向

Lens Chain 的階段性成功為行業指明了三條路徑:

基礎設施平民化:

通過開發者儀表板和開源協議降低構建門檻,吸引非區塊鏈背景團隊入場。

經濟模型創新:

探索社交關係代幣化、DAO 治理激勵等機制,例如在 DAO 平台上集成 Lens 群組治理工具。

跨鏈身份互通:

計劃擴展至 Solana、Aptos 等非 EVM 鏈,實現多鏈社交圖譜聚合,提升用戶覆蓋範圍。

Neason O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