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nance新幣砸盤背後:一條幣圈「收割機」的完整運作鏈條
流動性是價格穩定的生命線,做市商則是守護者。但當守護者變成「掠奪者」,市場將陷入怎樣的深淵?
GPS上線Binance 20分鐘即破發,從0.15美元暴跌74%;SHELL從0.7美元一路跌至0.26美元。兩條近乎複刻的崩盤曲線,暴露出同一隻幕後黑手的操盤痕跡。
Binance調查顯示:某做市商在21小時內僅賣出7000萬枚GPS,零買單操作,獲利500萬美元後抽乾流動性。更驚人的是,GPS與SHELL竟委託了同一家做市商——由此牽出Web3Port、Whisper與幣圈老手May Liu精心設計的套利流水線。
收割機如何運轉?
Web3Port孵化器:以「資源支持」換取早期項目1-3%的免費代幣;
Whisper做市商:通過關聯賬戶在Binance等平台集中拋售,完成套現;
May Liu的十年佈局:從Spark Digital Capital時期以VC之名獲取代幣份額,到Web3Port「孵化即收割」,打造散戶成永久提款機的完美閉環。
誰該為「垃圾市場」負責?
項目方:公開代幣經濟學中機構鎖倉,暗地通過空投名義向關聯方輸送流動性;交易平台:對做市商單邊拋售監管缺失;VC/KOL:明面站台,暗地出貨。正如KOL @forgivenever 所言:「交易平台、VC、項目方、KOL揣著明白裝糊塗,共同造就散戶反復被割的現狀。」Binance下架做市商並補償用戶的舉措引發兩極評價:支持者稱其「淨化市場」,反對者質疑「中心化干預」。有評論尖銳指出:「若整頓淪為表演,Binance恐將成為它曾反對的壟斷者。」GPS/SHELL事件不是偶然,而是系統性潰敗的縮影。當行業鏈條上的每一環都在合法作惡,這場「偉大的博弈」注定沒有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