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與核心進展
2025年3月10日,由前Aptos工程師Rushi Manche創立的Movement Network正式上線主網Beta版,成為首個基於Move語言的以太坊Layer 2解決方案。該項目通過兩輪融資(340萬美元Pre種子輪與3800萬美元A輪)吸引Polychain Capital、Binance Labs等頂級機構支持,估值達30億美元。Movement的定位獨特,既繼承Move語言的高效與安全性,又兼容以太坊的EVM生態,試圖解決傳統L1公鏈(如Aptos、Sui)的流動性割裂問題。
根據官方披露,主網Beta版上線首日已吸引超過10萬個地址參與,測試網階段累計處理交易6.81億筆,驗證了其高吞吐量(理論80,000 TPS)與低延遲(秒級確認)的技術基礎。

技術架構:Move與EVM的融合創新
Movement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模組化架構與跨生態兼容性。其技術框架包括:
- MoveVM執行層:透過並行化處理與資源安全模型,支援Solidity與Move雙語言開發,開發者無需學習新語言即可遷移現有以太坊DApp。
- LayerZero跨鏈橋:整合LayerZero協議實現資產跨鏈,允許用戶將BTC、ETH等資產無縫轉移至Movement生態,同時透過樂觀驗證機制確保安全性。
- 模組化數據可用性(DA)層:支援Celestia等多種DA方案,降低交易成本並提升抗審查性,同時允許開發者自定義Rollup配置(有效性或樂觀證明)。
這種設計讓Movement既能利用Move語言在智能合約安全性與執行效率上的優勢(如資源不可複製、內建防重入攻擊機制),又能共享以太坊的流動性網絡,形成“技術+生態”的雙重護城河。
生態激勵與核心項目
Movement主網上線同步啟動多資產流動性計畫Cornucopia,涵蓋BTC、ETH、MOVE等資產池,旨在為DeFi應用提供基礎流動性。目前生態內值得關注的項目包括:
- 原生代幣MOVE:總供應量100億枚,40%分配給社群與生態激勵,質押者可獲得交易手續費分紅及治理權。測試網階段代幣已透過Galaxy任務發放,主網上線後市值突破12億美元。
- Tradeport(NFT市場):支援Move語言原生NFT鑄造與跨鏈交易,整合AI生成工具CoScription,測試網期間處理超過50萬筆交易,有望成為Move生態NFT流動性中心。
- DeAgentAI(AI代理平台):該平台允許用戶創建鏈上AI代理,實現自動化交易與治理投票,計畫發行治理代幣DAI並對早期參與者進行空投。
此外,Movement SDK為開發者提供模組化工具,包括MoveVM、Fractal跨鏈適配器及Hyperlane消息協議,降低開發門檻並提升跨鏈互操作性。
市場影響與潛在挑戰
Movement的推出可能重塑L2競爭格局:
- 擠壓Solana生態:其EVM兼容性可能吸引Solidity開發者遷移,尤其是在DeFi與GameFi賽道;
- 推動模組化Rollup迭代:與Arbitrum Orbit、zkSync形成技術對標,加速業界對執行層與DA層解耦的探索。
然而,風險同樣存在,主要包括,監管不確定性:SEC可能對MOVE代幣的證券屬性發起審查,參考此前對Helium(HNT)的訴訟案例。跨鏈橋安全問題:儘管採用LayerZero成熟方案,但跨鏈資產規模(當前2.33億美元)若不足,可能引發流動性危機。
未來展望與開發者機會
Movement計畫於2025年Q2推出Move Arena跨鏈協議,實現與Aptos、Sui的資產互通,並啟動去中心化共享排序器網絡(DSS),進一步降低交易延遲。長期目標是透過Move Stack Chains網絡成為模組化區塊鏈的標準執行層,吸引傳統機構資金入場。
對於開發者,參與官方Galaxy任務與Kaito社群空投可獲得早期代幣激勵;投資者則可關注JuCoin現貨交易頁追蹤MOVE價格波動,並結合鏈上數據評估生態活躍度。在Move語言與以太坊融合的浪潮中,Movement的探索為業界提供了一個兼具創新與實用性的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