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la AI的項目背景與核心目標
Vela AI 是由前Binance Labs團隊與AI公司DeepMatrix聯合開發的去中心化協議,旨在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推動現實世界資產(RWA)的代幣化與流動性管理。項目於2024年完成5,500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達12億美元,核心產品包括去中心化流動性協議 V-POOL、AI收益聚合器 V-Earn 及行動端交易平台 Vbot。2025年5月,其原生代幣 $VELAAI 正式上線BNB Chain,開啟主網運營。

這篇Token Insights文章深入探討了Vela AI如何透過人工智慧技術實現傳統資產與DeFi的融合,分析其技術架構、代幣分配機制及潛在挑戰。
技術架構與核心創新
Vela AI的技術體系圍繞 AI驅動的RWA代幣化 展開:
V-POOL 協議
透過深度學習模型分析資產資料(如財務報表、法律合約),生成動態抵押率(60%-85%),並基於Chainlink跨鏈互操作協議實現多鏈資產轉移,處理速度達3,000 TPS。
V-Earn 收益聚合器
利用強化學習優化資金配置,結合期權避險降低無常損失風險,支援用戶將收益權代幣化(veToken)於二級市場交易。
Vbot 行動平台
支援自然語言互動(例如“買入10萬美元國債代幣”),AI根據用戶畫像推薦客製化投資組合,同時整合DAO治理功能。
代幣分配與市場機制
$VELAAI代幣總量為10億枚,分配模型如下:
-
銷毀挖礦(90%,9億枚): 採10年線性釋放,根據用戶增長、TVL等指標動態調整釋放速率,部分交易手續費用於回購銷毀以強化通縮;
-
基金會儲備(4%,4,000萬枚): 鎖倉2年後分24個月線性釋放,用於技術開發與生態合作;
-
私募與營運資金(3%,3,000萬枚): 鎖倉6個月後分12個月釋放,分配給早期投資者與核心團隊;
-
市場穩定基金(2%,2,000萬枚): 應對極端波動,由DAO治理投票決定使用方式;
-
交易所流動性(1%,1,000萬枚): 立即流通,流動性池鎖定至少1年。
生態進展與合作夥伴
-
機構合作: 摩根士丹利、貝萊德等機構已透過V-POOL代幣化23億美元資產,涵蓋國債、商業地產與私募信貸;
-
合規布局: 通過新加坡MAS沙盒監管認證,整合Pyth Network提供即時定價數據;
-
開發者激勵: 1.5億美元生態基金扶持醫療、金融等領域的RWA應用開發,早期用戶可透過質押獲取NFT空投。
潛在風險與競爭挑戰
-
技術風險: AI模型誤判資產品質可能導致抵押率失真,跨鏈橋依賴第三方協議(如Wormhole)存在安全隱患;
-
市場壓力: 私募代幣自2025年Q3起分階段解鎖,日均拋壓佔流通量0.9%,可能引發短期波動;
-
監管合規: 美國SEC可能將部分RWA代幣認定為證券,歐盟MiCA法案要求穩定幣發行方持有35%流動儲備金;
-
產業競爭: Ondo Finance(ONDO)占據RWA賽道65%市場份額,用戶遷移成本較高。
未來展望與產業影響
若主網TVL突破50億美元,Vela AI或成為RWA與AI融合的標竿案例:
-
流動性民主化: 散戶可透過低門檻參與高價值資產市場;
-
合規效率提升: AI動態評分(Vela Score)取代傳統審計,降低成本70%;
-
跨鏈擴展: 依託BNB Chain生態(400萬用戶)加速亞太市場滲透。
用戶可透過 JuCoin質押指南 優化持倉策略,應對市場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