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lrus Protocol 的技術架構:糾刪碼與去中心化存儲的革新
Walrus Protocol 由 Sui 開發團隊 Mysten Labs 推出,旨在通過創新的 Red-Stuff 編碼算法解決傳統存儲協議的高成本與低效率問題。其核心技術包括:
二維糾刪碼(2D Erasure Coding)
將數據分片為橫向(primary slivers)和縱向(secondary slivers)矩陣,復制因子僅需 4-5 倍,相比 Filecoin(25 倍)和 Arweave(100-1000 倍),存儲成本降低 80-100 倍。例如,1TB 的數據年存儲成本僅為 50 美元,遠低於 Arweave 的 3500 美元和 Filecoin 的 200-1000 美元。
異步挑戰協議
通過節點間的協作來驗證數據完整性,避免傳統協議對全網數據的持續驗證開銷,降低存儲證明的成本。
可刪除數據機制
支持用戶主動刪除或修改數據,滿足企業合規需求,突破區塊鏈數據不可變的傳統限制。
截至 2025 年 3 月,Walrus 測試網已存儲 80TB 數據,吸引 109 個項目接入,涵蓋醫療診斷、媒體內容等場景,驗證了其高可用性與實時性。

代幣經濟模型:透明分配與長期激勳
WAL 代幣是 Walrus 生態的核心,總供應量為 50 億枚,初始流通 25%(12.5 億枚),分配策略兼顧社區激勳與可持續發展:
-
社區主導: 60% 代幣分配給社區,其中 10% 用於空投(4% 已通過 NFT 發放給測試網用戶,6% 主網後釋放),43% 作為儲備金支持生態發展。
-
投資者與貢獻者: 7% 代幣以 0.4 美元單價出售給機構投資者(融資 1.4 億美元,估值 20 億美元),30% 分配給核心貢獻者。
-
通脹機制: 通過質押懲罰和低效節點削減,減少流通量。若存儲量達到 1EB(相當於 Filecoin 2024 年 Q4 總容量的 1/4),預計每年消耗 2.4 億枚 SUI 代幣,占其流通量的 15%,間接推動 SUI 通脹。
主網於 2025 年 3 月 27 日上線後,WAL 代幣將登陸 MEXC、Upbit 等交易所,並計劃接入更多平臺(如 JuCoin)以提供流動性支持。
與 Sui 生態的協同效應:存儲與公鏈的雙向賦能
Walrus Protocol 與 Sui 的深度整合體現在技術互補與經濟聯動。作為 Sui 的「存儲層」,Walrus 負責處理大型非結構化數據(如 AI 模型、視頻文件),而 Sui 則負責元數據管理和智能合約交互,降低主網存儲壓力。存儲操作需消耗 SUI 作為 Gas 費,形成「SUI 需求增長 → 存儲量提升 → SUI 通脹」的正向循環。若存儲量達到 1EB,SUI 年消耗量可占流通量的 15%。此外,Walrus 支持與 TensorFlow、PyTorch 等框架兼容,為去中心化 AI 提供可信的數據存儲,並推動 Web3 遊戲、NFT 等場景的落地。
投資者策略:關注技術落地與生態擴展
對普通用戶而言,參與 Walrus 需關注以下要點:
技術驗證
主網上線後,企業級應用接入情況(目標 50+ 合作夥伴)和跨鏈橋進展(計劃於 2025 年 8 月推出)。
交易所選擇
選擇合規平台以降低交易風險,警惕初期市場波動。
長期布局
參考同類項目 Filecoin(FDV 60 億美元)和 Walrus 當前估值(20 億美元),若其存儲成本優勢轉化為市場份額,代幣價值或具增長潛力。
短期需注意測試網向主網的過渡穩定性,長期則可關注量子計算融合計劃及開發者工具開源進度。